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改革:为啥越改学生越苦教师越累?

(2011-10-20 13:58:49)
标签:

原创

随笔

教育出路

宋体

分数

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

听课记录

教育

分类: 教育道论

教育改革:为啥越改学生越苦教师越累?

 

                       文/白雪飞梦

教学改革、学生减负、素质教育,这些词在教育上和社会上是熟的不能再熟的记歌词了,但是这么长时间以来,改革改的咋样,减负减得如何,素质教育有成效多少?先看看实际情况。

在一些学校学生每天的吃饭时间和活动时间少得可怜,最少的只有30分钟,回家吃饭的学生来不了,只好父母把饭送到校门口,囫囵吃过就上课。

每天仅有的课外活动被什么“三清”“四清”的老师霸占。到周五过星期的时候,没过关的学生被留下来,最长的当天都回不去。

自习多的很。从540起床,晚上上到晚上九点,甚至十点,早上起来天不亮,晚上回家披星戴月。

学生作业多得要命。生字3遍不行写5遍,写到学生手发麻,禁止不让学校买教辅,但学校让学生自己买教辅,学生做了用橡皮檫,擦了再做。

体检一过,大部分学生都近视。一调查,学生90%睡不醒。

再看教师:每天学生到校前起床,晚上学生睡了还不能睡,要管学生睡觉。吃饭都忙的顾不上,更不谈家庭和孩子。

每天备课、上课、改作业是必要的工作,已经精疲力尽,还要写各种材料:班级计划总结、培优补差计划总结、学生成绩跟踪、听课记录、教育叙事、学生成长记录、教育论文、各种档案材料等等,简直成了机器。

领导检查越来越勤,应付检查让教师崩溃。检查来了,小到卫生,大到上课,包括校园文化、校园布置,各种记录全要补得:图书借阅记录、实验记录、多媒体课记录、听课记录、评课记录、教研记录、作业批改记录等等。

即使这样年末还要面对各种排名、奖罚,甚至优胜劣汰,优化组合。

几十年了,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是这样的一步一步走来,越走越没有创新、越没有素质,甚至没有了人性,不客气地说,都不是在培养人才,是在摧残孩子:把好好的人弄成了书呆子、近视眼、作业机器,还有的精神失常,甚至疯掉!而老师压力过大,精神抑郁,体会不到幸福,甚至精神衰弱、未老先衰!

教育部不应该是这样!教育应该是快乐的,是在快乐的基础上成长发展,同时应该是自由的发展,依靠自己的优势发展,教师应该是幸福的,因为可以陪着孩子成长。但现在变态了,一味的要求教师,教师又无奈的要求学生,学生只有无奈的承受。人本来从人格上是平等的,但从能力上潜力上是有区别的,到将来从事工作也是有区分的,这是必须承认的。但我们现在很多不承认这一点或者漠视这一点,甚至有人叫嚣“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疯子一样的话,竟然被很多教育家大肆宣扬,试问你就都教会又如何?全社会的人将来都当科学家、学者,谁给你做工种地?这样一来,疯子一样的专家,疯子一样的领导,逼疯了一群教师,产生了疯子一样的教育,我们的孩子从一入学就开始接受这样畸形的教育,出来就成了畸形的人,教育俨然成了制造分数的机器,除了分数还有什么呢?为什么会如此呢?

一是改革了这么长时间,分数的指挥棒没有改。分数已经成为我们当前教育最热的词,分数决定一切,有分数什么都有现象,一直在上演。小到学生评三好生,大到决定终生的高考,都需要分数,分数可以让一个学生风风光光、成为天之骄子,也可以让一个学生垂头丧气、名落孙山。同样也可以让老师成为名师或者误人子弟。所以,学生最求分数,来实现自己在同学中的尊严和地位,老师需要分数,来实现自己的切身利益和价值,家长需要分数,来实现自己望子成龙的梦想。所以,我们改来改去,我们依旧在围着分数转,也难怪文件多次要求不让排名、不让公布学生的分数,最后都变成一纸空文。

二是改革了这么长时间,教育的行政体制没有改。教育是科研单位,但教育从来没有离开过行政,没离开过行政的害处很大:一是行政干预越多学校发展越艰难。会把各种检查看材料的习惯更多的嫁接到学校,让学校多做无用功,让教师忙于这些无聊的琐事,甚至涉及到学生,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为了应付检查补各种材料,为了应付素质教育检查补体音美课程,甚至把手抄报、小制作这样的活动变成作业,全部都成负担压倒学生和老师的身上;会把各种官场的不正之风带到教育,导致上行下效;把行政管理拼接到教学管理,缺乏人性化和科学性。二是行政下达的是行政目标,而下达的短期目标,导致教学揠苗助长,急功近利。教育的成效具有滞后性,一个人的是否成才不是当时的分数能代表的。现实中不乏有成绩很差的学生成功的,也有考上清华最后退学的,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体现在多方面的,可以是人格的魅力、可以是精神的激励、也可以使习惯的养成,并不是只有成绩,况且一个人一生的成功成绩也就是智商只占到很小的比例,更多的是良好的习惯、健全人格和出色的能力,而这一切是短期看不出来的。所以现在的任务的下达、评比就是及格生、优秀生、尖子生、人平分。于是教师跟着行政走,开始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而那些很重要的东西只能靠老师的良心了,而这也可能是当前人口素质下滑的一个原因。三是作为一个学校的发展,校长应该是学者,但是现在校长越来越像行政领导,因为上级主管是行政领导,不会和领导沟通的学者是不能当领导的,而那些不学无术、会玩弄权术、溜须拍马的当了领导。

三是改革了这么长时间,教育的评价体制没有改。改革到当今,专家研究了多少套评价的方案,我不得而知,但我始终知道,所有的方案落到最后,还是成绩最好把握,也是一直在实行的。因为分数最明了,其他的都是教育改革:为啥越改学生越苦教师越累?糊涂账,不是那么好评估的,况且未来的学生有多少成才,有多少成功还是个未知数,面对着学期结束的评先评优、奖金分配、绩效工资的发放,得要拿出个让人信服的一二三来,那也只有成绩,所以,落到最后执行的还是成绩。而结果是,最会抓学生的老师得得多,毕竟整学生能整出分数来(但整不出素质,也整不出人才),也就是评价鼓励唯分数论,所以教师为了奖金,为了晋级,为了不被优胜劣汰,为了名誉,也得疯狂一把,于是疯狂的教师愈来愈多,苦难的学生也有增无减。

说到底,教育改革了这么长时间,全部都是戴着脚镣的跳舞。没有本质的改变,喊得越紧,只能陷得越深。我担心的是:这样再过几年,如果不准激光照眼睛,恐怕就找不到飞行员了啊。
http://s6/middle/4be19dd3t8450734be155&690&690 http://s15/middle/4be19dd3t84507517926e&69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