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下午给儿子开家长会回来,恰好要穿过三环菜市场,打手机请示俺家领导买什么菜不?得到的指示是不需要。这样没有了“任务的压力”,便在菜市场里面曲里拐弯的信步优哉地转摊床,边走边看……
唉嗨!有鲜嫩的金针菜(未开放的黄花菜)在卖!
我知道金针菜被古人称作“忘忧草”,咱不是爱美食,也爱无忧快乐吗!更何况我小的时候在大兴安岭林区采过金针、黄花菜,您说,看见这些山野鲜货,岂能不为其所动?
我问了一下价钱,实际上既没有听清楚,也没有细思量是否贵贱,只是给卖家一个警示:别忽悠、唬弄人。当仔细看这一堆东西时,我发现有一些业已开花,不是骨朵(蓓蕾)。
因为我知道只有没有开放的黄花菜才能叫“金针菜”,开花了的味道和营养都打了折扣的。所以,我决定要买一些,但我不会买那些开花的。这样,我以下的这一句话是非常认真郑重地和卖家说的:“我想买点,但你让不让我自己挑?”他迟疑了一下爽快地答应了:“行”!我说:好,给我个塑料袋。我便专门挑袖珍的金色小棒槌往塑料袋里面拣。临了,为了一旦拍照片使出来的图片更丰富,增加更多的情趣,就拿了三朵花扔到了塑料袋里。
小的时候,大兴安岭山山岭岭、坡坡坎坎,到处是黄黄的金针黄花菜,那时蔬菜供应紧张,为了改善食谱,家家户户都采摘大量的金针菜,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鲜时吃了,大多数还是晒干后储存起来,以备日后随时泡发入馔。因此,我对金针菜很熟悉,知道它的毒素以及避免中毒的方法。尽管鲜金针菜所含的秋水仙碱与河豚鱼的毒素不可同日而语,但只有新鲜的金针菜才有那特殊但鲜香芬馨之味,晒干以后,就是另外的味道甚至感觉那是其他别的什么东西。也许正如吃河豚一样,一种冒死风险的刺激诱惑和神秘吸引,比之单纯的吃本身多了更多的文化内容。所以,这鲜美的金针菜一定要鲜而食之。
到家后稍事休息,便动作起来啊,收拾金针菜,应该是养眼和情趣多多的活计,不是吗?金黄的如太阳光一般的颜色、清新芬芳的花香弥散、柔韧稚嫩的手感……
把硬的残余的花梗掐掉,洗干净,然后在电磁炉上坐一锅水,把它们放到锅里,煮开后,至少持续煮10分钟。把熟的金针菜捞出控净水分,以双手轻轻但有力地攥,然后把它们放到一大盆清水里面,泡15分钟左右,捞出、控干水分、轻攥;再换一盆清水,倒入至少2汤匙白醋,把金针菜泡入其中至少10~15分钟后捞出、控水、轻攥,待用(由于毒素是“秋水仙碱”,是生物碱,加点白醋,可以中和之。这是我浅近的化学知识使然的厨房小发明,不知是否真的符合科学)。
金针菜的做法简便易行,也可以丰富多彩,比如金针菜炒蛋、金针菜炒肉丝、金针菜炖排骨、凉拌金针菜、金针菜菜炒干豆腐丝、金针菜紫菜蛋汤、金针菜炒鸡肉丝等等等等。
我今儿要做的是火腿肠条炒金针菜,一来是为了颜色的反差--黄绿相间的金针菜与粉红色的火腿条相映成趣;二来是因金针菜有山野菜蔬特有的爽快的清香气味,以不温不火的火腿肠搭配可以增益、但不掩盖其原味(当然了,以鲜猪肉炒金针菜也是很好的配搭)。先把大火腿肠切长条,然后把三瓣大蒜拍扁去皮切蒜片。炒制更是简单,炒锅放花生油适量,先下火腿条煸炒数下,即下入金针菜,划开翻炒,加入半汤匙白醋,2~3分钟充分入味后,加入蒜片、加碘盐,翻炒两三下,即可关火出锅。
品而食之,清香宜人、鲜香醉人、清爽的颜色养人,何忧之有,亦何忧不解?
颖韬诗曰:
含苞未放已芬香,佳蔬良药自平常;
金针一碟足堪醉,解忧不需倚杜康!
与白玉般莹洁的米饭对比的效果。
附件(转贴):
黄花菜介绍:
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有爽快的清香气黄花菜俗称"金针菜",学名萱草,古名忘忧,属百合科,是一种多年的生草本植物的花蕾。黄花菜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
。《随息居饮食谱》谓其:“利膈、清热、养心、解忧积忿、醒酒、除黄”。可用于治疗大便出血、小便不通、吐血、肺结核等。《滇南本草》说“其补阴血、止腰痛、治崩漏、乳汁不通。”所以也是妇女产后补血、通乳之佳品。明代李时珍认为黄花菜“甘凉无毒、煮食治小便赤涩,解烦热,除酒瘟、利胸痛、安五脏,令人好欢无忧及明目。”中医认为:黄花菜还具有止血、消肿、镇痛、通乳、健胃和安神的功能,能治疗肝炎、黄疸、大便下血、感冒、痢疾等多种病症。
近代中外学者对黄花菜的药用价值更有进一步发现,如日本学者把黄花菜称“健脑菜”:我国《营养学报》曾评价黄花菜,具有显著地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人们知道,胆固醇的增高是导致中老年疾病和机体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能够抗衰老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蔬菜并不多,而黄花菜恰恰相反恰恰相反具备了这些特点。
常吃黄花菜还能滋润皮肤,增强皮肤的韧性和弹力,可使皮肤细嫩饱满、润滑柔软,皱褶减少、色斑消退、增添美容、黄花菜还有抗菌免疫功能,具有中轻度的消炎解毒功效,并在防止传染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黄花菜是近于湿热的食物,疡损伤、胃肠不和的人,以少吃为好,平素痰多,尤其是哮喘病者,不宜食用。
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秋水仙碱”的物质,它本身虽无毒,但经过肠胃道的吸收,在体内氧化为“二秋水仙碱”,则具有较大的毒性。所以在食用鲜品时,每次不要多吃。由于鲜黄花菜的有毒成份在高温60度时可减弱或消失,因此食用时,应先将鲜黄花菜用开水焯过,再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以上,捞出用水洗净后再进行炒食,这样秋水仙碱就能破坏掉,食用鲜黄花菜就安全了。食用干品时,消费者最好在食用前用清水或温水进行多次浸泡后再食用,这样可以去掉残留的有害物,如二氧化硫等。
转贴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47129.ht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