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十年代的童年记忆之 《飞机爬犁》-3

(2007-04-17 22:13:29)
标签:

颖韬

爱美食

爬犁

飞机爬犁

放爬犁

冬天

冰雪游乐

回忆

童年记忆

分类: 随心随性
七十年代的童年记忆之 <wbr>《飞机爬犁》-3
《放爬犁》【图片转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z=620848196,特此致谢!】
 
放爬犁
 
    实际上我清楚记得,在12岁以后基本就放弃了用冰镩支爬犁的玩法,而热衷于放爬犁的惊险与刺激……
    那感觉既有成就感又有宣泄的快慰!真是其乐无穷啊。
     在我家东面大约150米左右的山半坡处,有一眼山泉,夏日流水潺潺,在我家大门前的小溪流过(进出家门都要从搭在小溪的木板上走过)……而冬天却被冻在了山坡,形成一个大大的冰包,顺山势而下,成就了一片非常壮观的冰坡(是否也可叫冰大坂?)
    远远望去,在树木枝干掩映下的雪野迷迷莽莽的灰褐枯黄交织的混沌之中,突兀一座晶莹洁白、碧亮剔透的冰山,不免让人心怀神圣般庄严着自己的灵魂,对大自然肃然起敬……嗨!那时候我们谁还有那么多的闲情或神圣?那冰山、冰坡,就是我们体验飞机爬犁风驰电掣的战场。
      我小学那时基本上是上午上课的半日制,下午就“放羊”了!伙伴们扛着各自的飞机爬犁(为了放的方便和安全,一般供放的爬犁不拴绳子),叽叽喳喳、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踢踢鞑鞑奔向那冰山造就的战场。
     在零下30几度甚至40度的气温下,泉水冻的冰不仅晶莹剔透,更是坚硬光滑。冰包的形状如鱼脊背一样,自上而下绵延200~300米,要是想直接爬到冰包上面、以我们当时的“胶皮靰剌”或“大头鞋”那样低劣的“装备”,是门都没有的事情!所以,“正面攻不上,就侧面攻”(咱小的时候就知道迂回战术了呀)嘛,于是,就循着冰包边缘和灌木丛、草丛交界的地方艰难地往包顶上爬,现在想来实在是很艰难、很艰苦的行为,肩膀扛着爬犁,脚下一跐一滑地,真是难为了我们那一代天不怕地不怕的玩主了!但哪一个也不示弱、谁也不想被同伴讥笑和嘲讽,哪个都不是要当“熊包”、“脓包”的!          
    爬到冰包极顶,浑身已是热乎乎的了,大家喘着粗气,稍事休整。待气喘匀乎了,就相互叫着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其实,现在回想当时的情景,肯定有人站到坡顶的那一刹那就会胆怯或后悔,但由于自尊和要强而战胜了自己,这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锤炼和收益呢)。然后把棉衣棉裤棉鞋棉帽棉手套扎束妥当,把飞机爬犁头朝前下方摆好,轻轻趴在爬犁上,双手把持好方向把手,或者让别人推一把,或者自己以双脚脚尖支撑慢慢“鼓涌(蠕动)”挪动,给爬犁最初的动力,以滑过相对平缓的包顶,而爬犁一旦搭在冰坡的斜面之上时,你害怕、你后悔等等等等都来不及了!因为50多度的坡度、光洁如碧的冰面和爬犁脚下的铁丝的摩擦系数基本接近0啦,只有飞速下滑的迅疾与畅快!
    爬犁脚在冰面上掠过发出哗隆隆的声响和震动令你全身震颤;风从棉帽外面呼呼作响、不绝于耳……那近乎于自由落体般的飞驰、下落,让人瞬间达到刺激与欢畅的巅峰!交织着的还有你吆我喝的吵嚷、狂吼,还有胆小伙伴的犀利尖叫……这热闹把肃杀冷寂的高寒禁区的冻天冻地都融化了!!!
    转瞬之间,2~3百米的冰面呼啸着到头了!速度太快了,根本刹不住车、也无法刹车!更无法控制,大多数情况下就听天由命了……
    巨大的惯性带着冲力一下子扎进雪窝子里,车是刹住了,但代价是人仰马翻,一身冰雪,领子里、袖子里、鞋窠里到处都是雪……如果运气不佳,飞到灌木树丛里,那就只好低下头闭上双眼撞大运啦!所以有时衣服被刮破、划破、撕碎是常有的事情,皮肉受伤、鲜血淋淋更是家常便饭一般稀松平常……更何况那年月的纯棉布料根本经不住这样的折腾。
    软软地躺在雪地里或跪或坐,在一种松弛的疲倦中,回望高高在上的冰山,那种自豪是征服,是超越,还是满足?是大喜大悲一样的对比,还是疲倦的恬适?谁知道是什么,也许都有、也许都是,哪里是言语可以表述的呐。
    放飞机爬犁更刺激的玩法,到现在我也没有给妈妈说过,至今想起都后怕不止,不禁觉得全身的八万三千汗毛孔都在“冒凉风儿”……
                    〔未完待续〕
七十年代的童年记忆之 <wbr>《飞机爬犁》-3
【图片转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f?kz=620848196,特此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