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古建筑随笔(峨眉山大庙飞来殿)

标签:
大庙飞来殿 |
分类: 古建筑考察 |
http://s16/mw690/001o995vgy6DD3QvHCn1f&690
大庙在峨眉山市城北2公里外,称飞来寺,名字来自其脚下的飞来岗。大庙并非佛寺,而是祭祀泰山神的东岳庙。中国民间对东岳大帝的信仰曾在北宋时达到极盛,或许大庙就创建于此时。小小的飞来岗上,满山的青翠,古庙依山而建,建筑的体量适宜,布局紧凑,可圈可点。尤其在大庙的后部,有池沼和廊庑。虽然池边的建筑都是新建的,景致也了无古趣,但或许其中就有早年的基础。
在峨眉山上没有看到什么古老木构,来到大庙中看到飞来殿,才觉得眼前一亮。飞来殿有特别明显的侧脚和升起,显得轻盈秀丽、舒展大方。四川的早期木构,心间都比较宽阔,飞来殿也是如此。殿身本为五间,经前檐减柱,外观上形成了心间超长的面阔三间。殿内梁架也简洁漂亮。内柱高峻,顺栿串插入柱内,柱头施斗拱承托四椽栿。铺作似乎改动较多:昂嘴成象鼻形卷曲,昂身刻如意纹,略显繁琐。总体感觉,飞来殿的梁架近于官式,和江浙一带的元构手法接近。
飞来殿建在高耸的石基上,殿前有月台,上面原有献亭,名“香殿”。1939年梁思成、莫宗江先生调查飞来殿时,在香殿的金檩下发现了洪武二十四年重建的墨迹。他们判断飞来殿的建年大约亦在同时。但献殿被建在狭小的月台上,似乎后世增建的可能性较大。据说上世纪80年代落架时,发现了刻有元代年号的铁钉,这为飞来殿可能是元构提供了佐证。落架大修时将香殿移走,这值得赞赏,但殿顶改用黄色琉璃,檐柱上增塑了两条俗气的蟠龙,又显得画蛇添足。
http://s10/mw690/001o995vgy6DD4pCdWV99&690
http://s14/mw690/001o995vgy6DD3RViSVfd&690
http://s6/mw690/001o995vgy6DD3VtZop65&690
http://s11/mw690/001o995vgy6DD3WW5Qu7a&690
http://s13/mw690/001o995vgy6DD3Y9vNWec&690
http://s6/mw690/001o995vgy6DD3ZcqbP95&690
http://s9/mw690/001o995vgy6DD42mzPO48&690
http://s2/mw690/001o995vgy6DD48vUMpe1&690
http://s11/mw690/001o995vgy6DD4Hc5u26a&690
http://s15/mw690/001o995vgy6DGPplyxg1e&690
http://s7/mw690/001o995vgy6DD4DyHJkc6&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