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陪床,换个角度品人间百味
(2018-04-11 10:13:27)分类: 感悟 |
清明小长假,在医院陪伴年迈入院“保养”的老妈,在这里,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每天关注的只是几点查房、几点吃药、几点打针。恰逢降温,窗外呼呼的风声和明媚的阳光总让人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我犹如走进了一个奇怪的平行空间,在这个世界,有看不见却听得真切的风;而在那个熟悉的世界,有的却是真实的骄阳。
这间病房,同住的病友来来往往,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的住院,牵动的都是一个家庭。和他们聊天,听他们的故事,一个个病友的人生在这里相交,又错开,或许再不相遇。
病友1 农村低保
因为甲亢入院的28岁的新婚少妇,小夫妻的恩爱着实令人感受到其中的甜蜜。严重的甲亢导致她的眼睛凸起变形,脖子肿大,女孩的娘家在甘肃农村,住院治疗的费用会在出院之后拿回家去报销。
因为甲亢、因为娘家是二女家庭,她享受着农村低保的待遇,从她对家乡低保政策的介绍,让我换了一个角度了解近几年国家对于农村的政策。这个病友说她的贫困户档案是县上给建立的,这些让聆听的我知道,她家所在的县政府关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至少是推进到位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国家的投入巨大,因为只有投入的不断增加和层层的把关,才会切实保证政策的落实。
国家对于西部农村政策的倾斜,扶贫政策好不好,大概只有农民自己说了算数,而从他们两口子的言谈中,我深深的体会到近几年扶贫政策的深入人心,一个长期罹患慢性病的姑娘非常自豪于政府给予的政策上的照顾,这实在是难能可贵。之所以关心这些,是因为我们也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病友2
养儿防老
一个来自周至的58岁村妇,甲亢、肺炎、贫血,各种疾病一起折磨着这个乐观的女人,在城市鲜见这个年龄的文盲,她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盲,很好奇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文盲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她说小时候要带弟弟妹妹挣工分,所以耽误了上学,现在只能在村里生活,离开村子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也不认识路。
她的丈夫,一个老实木讷的男人,只是在她住院的第一天来了,后面就再也没有看到,说是在高新区打工,没有时间来看她。两个儿子老大在武汉打工,远水不解近渴;老二在西安打工,第二天闪了一面交了住院的欠款,因为次日要被派去香港做工而匆匆离去。
这位病友说她现在的生活不需要儿子们花钱,农村的生活基本属于自给自足,而农村合疗也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她和老伴的治病花钱问题,她想不通城里人一个窗户就是一家人,压根没有院子的楼房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这样的生活她可一点也不羡慕。
她很享受自己的农村生活,两个儿子都能够打工挣钱走正道,让她感觉很开心。诸多的病痛并没有影响她的乐观,她告诉我所有的母亲都是爱儿子的,我开玩笑的问她:那你两个孩子都是儿,爱得过来吗?她说只要是儿子有几个都爱,她的思想代表了绝大多数农村家庭的价值观,就算是在她住院时,没有一个儿子在旁边伺候,她依然会因为这一辈子生了两个儿子而内心充满骄傲和满足。
病友3
换位思考
53岁已经退休的她因为眼底出血入院,我见到她时,她已经住院快一个月了,完全是一个自来熟,你只要愿意和她聊天,大概5分钟以后就可以完全听她侃侃而谈,她对生活充满热爱,最近一年在一所大学的宿舍里当舍监,晨昏颠倒的生活似乎并没有过多久便让她的健康彻底崩盘。
半年多以前,先是心梗,急诊抢救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上个月,半夜拿起手机看时间,又发现眼前的世界一片血红,糖尿病导致的眼底严重出血彻底让她接受了身体有病这个残酷的现实。
眼睛激光手术当晚,麻醉导致的恶心尚未过去,陪床的女儿却使性子嫌在医院待着不舒服,想回家,让她的心里一片哇凉。
那天听她聊天,内心的共情一会儿是与躺在床上的她,一会儿又是她陪床的女儿。
与躺在病床的她共情,提醒我们必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符合生命时钟的作息比挣钱重要一百倍,只有爱护自己的身体,把这个住了几十年的身体(屋子)勤加管理呵护,才能保证自己不会去经历她所经历的那种痛苦,或者说降低自己经历那种痛苦的概率。
与她陪床的女儿共情,却是一种时时刻刻的提醒,女儿的娇嗔只是因为她还没有成为母亲,尚且没有学会感同身受的付出和爱,没有人知道自己在哪一刻是照顾别人的人还是被人照顾的人,在成长的路上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会去体会别人的情感,更懂慈悲,更懂爱。
妈妈住院的病房向南,偌大的窗户可以清楚的看到远处的街道和建筑,但是这个窗户却又那样真切的让室内和室外的世界隔离,看得见的窗外对于躺在病床上的人,却显得是那样的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