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欢村上春树的作品,他作品里的主要人物都是那种简单生活,非常干练,绝不拖泥带水的,尤其以《IQ84》的青豆为代表,让我很是欣赏,早就听说了他的书《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买回来搁置了月余,这次因为短途出差,刚好有足够的时间在火车上阅读,虽然高铁的窗外是一片收割的丰收景象,我的心却早已随着那个不断奔跑的村上,越过田野,跨过剑桥,奔走在盛夏的雅典.....
在书的最后,村上春树假想自己未来有一天的墓志铭:“村上春树,作者(兼跑者)1949-20XX,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多么精彩的人生终点啊,能够一路奔跑,每周至少有六天跑步、至少60-70公里,日复一日的如此奔跑,光是这一项,在走到尽头的时候已经可以骄傲的宣称没有虚度此生了。
一本书里记录的是他跑步过程中的思想和身体的准备、思维、健康状况,我敬佩每一个能够坚持做事的人,更崇拜如村上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在不断的挑战自己的内心和身体的人,书的插页有他参加马拉松赛的照片,那是一个健康的男人在奔跑,虽然我其实不喜欢日本男人的长相,但是我却不能不说,这个已经五十多岁还在不断的年复一年的参加马拉松赛的男人真的是那么的健康,充满魅力,这种魅力是来源于灵魂深处的,他说他的奔跑不是因为有谁告诉他:村上,开始跑步吧!而是他在30岁的某一天,自己想开始奔跑就开始了,从最初的20分钟就开始破锣一样的呼吸到现在跑步已经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坚持是最根本的原因,不断的调整自己,不断的去体会跑步带来的乐趣,最后把每年参加一次马拉松变成生命中的一部分,再到最后,开始进行铁人三项赛的训练,锻炼从单纯的跑步变成游泳、自行车、跑步,身体的肌肉需要一点点的去适应巨大的挑战,可挑战的乐趣也正是在其中显现,通篇的书,我其实并没有看到村上如此坚持的理由,没有理由,只是因为内心的一个声音就去做了,一开始做就贯穿后来几十年生命的每一天,无论他是在日本还是美国、英国,或者马拉松的发源地雅典,总之,坚持,才有了今天那个身体很棒,不断迎接挑战的健康的男人,本来亚洲的男人是容易变老的,但是因为对自己的不断的挑战,今天看到的照片上的村上依旧很年轻,那奔跑的姿态无论如何我也无法与60岁的男人相提并论。
这本书给予我的内容实在是太丰盛了,村上以一个真实的笔触,那样坦诚的展现了自己面对跑步的心路旅程,让我受益匪浅,以后,当自己不能够坚持的时候,村上所有的文字都会在我的脑中复苏,一个实实在在生动的案例是最好的榜样,坚持,人生就一定会不一样,当年那个16岁对着镜子赤裸裸批判自己的男生,没有想到,因为持之以恒的坚持,在50年后,他的身体会与同龄人相比有了那么多值得骄傲的资本,上天给予我们的叫“命”,我们的努力称之为“运”,不断的努力也是“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吧,加油吧,奔跑,有一天至少我们可以当之无愧的说:我跑到了终点!
以下,是书摘,记录是一份领悟,也是一种鞭策。
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对于长期作业实在是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变迎刃而解。然而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起来,对待持之以恒,何等小心翼翼亦不为过。
跑步对我来说,不独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我每日一面跑步,或者说一面积累参赛经验,一面将木匾的横杆一点点提高,通过超越这高度来提高自己。至少是立志提高自己,并为之日日付出努力。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希望一个人独处的念头,始终不变的存在心中。所以一天跑一个小时,来确保只属于自己的沉默的时间,对我的精神健康来说,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功课。至少在跑步的时候不需要和任何人交谈,不必听任何人说话,只需眺望周围的风光,凝视自己便可。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宝贵时刻。
我跑步,只是跑着。原则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许是为了获得空白而跑步。即便是这样的空白当中,也有片时片刻的思绪潜入。这是理所当然的,人的心灵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空白。人类的精神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坐拥真空的程度。即使有,也不是一以贯之的。
心灵所受的伤, 便是人为这种自立性而不得不支付给世界的代价。
一面写小说一面经营服务业,我邂逅了千奇百怪的人物,也体验了难以想象的事情,在这样的生活中,我率真而积极地吸收了各色各样的 东西。大体上说,我是本着向前看的态度,享受着新的人生和由此带来的新鲜刺激。
将意识集中于迈出去的每一步,同时,还要以尽可能长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尽可能远地区眺望风景。我毕竟是一个长跑者。
第一重要的是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让自己无怨无悔:应当尽的力我都尽了,应当忍耐的我都忍耐了。从那些失败和喜悦之中,具体地---如何琐细都没关系--不断汲取教训。并且投入时间投入年月,逐一地累计这样的比赛,最终到达一个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无限接近的所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