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求真务实创业路上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健康人生文化 |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给我们的启发
【原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现代注解】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转嫁到人民头上的苛捐杂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法律过于残酷、喜欢有所作为,人民动不动就要触犯法律,有如惊弓之鸟,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人民只能在死亡线上挣扎,所以人民觉得生不如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贵。
现代启发
本段老子阐述了造成人民苦难深重的原因,统治阶级:贪赃,把人民掠夺殆尽;有为,使人民如惊弓之鸟;贪生,使人民轻生。
东汉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豪强地主势力迅速膨胀。他们“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拥有成千上万的奴婢和徒附。广大农民丧失土地之后,多数沦为豪强地主的依附农民。他们除了交纳高额地租和服徭役外,人身也受到地主的支配,如充当家兵等,甚至跟随主人迁徙。农民与地主阶级处于尖锐对立地位。
由于社会危机日益加重,广大农民纷纷起来反抗。据统计,从公元107年到184年,农民武装暴动就有近百次。当时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农民群众就是以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前仆后继,坚持着斗争。
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骄奢淫逸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百役繁兴,民脂榨尽。仅建筑东都洛阳,每月役使200万人,半数以上死在工地。他在西郊建造了一个大花园,周围100公里。从江南采得大木柱,运往东都,每根大柱须2000人往返递送,沿途络绎不绝。据记载,西苑“堂殿楼观,穷极华丽”,不知搜刮和浪费了人民多少财富!杨广又在大业七年(611年)至大业十年(614年)连续发动了三次对高丽的战争。公元611年, 隋炀帝为了发动攻打高丽的战争,大批征兵、调粮、造战船。在隋朝官吏监督之下,造船工们日夜立在水中工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去很多人。被政府征调的兵 役,由全国各地向幽州(今河北、辽宁地区)集中,源源不断;搬运粮食、兵器、盔甲和攻城机械的民夫千里征途,日夜不绝。许多人有去无回,尸体“臭秽盈路”,十分凄惨。在农村,“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山东、河北一带,历来是隋统治者搜刮财赋的中心,又是进攻高丽的战争中征调最多、受害最深的地方,再加上这年夏天发大水,山东地区灾情特别严重,“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处在饥寒交迫困境的贫苦农民,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农民起义的烽火便首先在这里燃起。
中国历史上发生著名的农民起义有:秦朝陈胜、吴广;东汉黄巾军;唐朝黄巢;宋朝宋江、方腊等;元朝朱元璋等;明朝李自成;清朝洪秀全、义和团等。
老子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 生之厚,是以轻死。”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转嫁到人民头上的苛捐杂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法 律过于残酷、喜欢有所作为,人民动不动就要触犯法律,有如惊弓之鸟,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 刮净了,人民只能在死亡线上挣扎,所以人民觉得生不如死。这就是造成农民奋不顾身的起来造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