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求真务实创业路上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健康人生激励文化 |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给我们的启发
【原文】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招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现代注解】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有勇而莽撞的人就叫做有勇无谋,死路一条。有勇而不冒进的人就叫做有勇有谋,绝处逢生。
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这两种情况哪个有好处哪个有害处呢?天理所厌恶的,怎么还不知道其原因呢?这里的“天之所恶”指的是违反常规的事。就是圣人也觉得很难做到。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天之道”就是自然规律和法则,规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则就是人们按照所认识的规律所制定的行为规范。那么如果面对规律和法则采用顺应和不争的人,由于他合乎规律和法则,所以他能够处处胜利;
不言而善应,
如果一个人他处处都按照规律和法则行事,他潜移默化的就为人师表了,无需多言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响应;
不招而自来,
如果有很多人都认同了他的行为,他无需召唤就会有很多追随者;
繟然而善谋。
一切都筹划着遵循自然规律和法则,就叫做善谋,表面上看他悠然自得,实际上他每谋必胜。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道”好比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他罩住了万事万物,任何细微的东西都漏不掉。
天道不可违
本段从字面上理解好像是说军事方面的事,有勇有谋和有勇 无谋的天壤之别。我们可以广义的理解到万事万物中去:没有掌握科学知识就蛮干,造成的后果无法挽回,就是有勇无谋的表现,今天这种现象还少见了吗?只顾经 济效益不管环境破坏,结果留给后人的是灾难性的后果,这也是有勇无谋的表现,这种行为今天还少见了吗?没有调查研究清楚就盲目下结论,结果冤枉好人不说, 自己也下不了台,这也是有勇无谋的表现,今天这种人还少见了吗?有勇无谋就是违背常规,违背常规是要吃苦头的!
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招而自 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之道”就是自然规律和法则,规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则就是人们按照所认识的规律所 制定的行为规范。那么如果面对规律和法则采用顺应和不争的人,由于他合乎规律和法则,所以他能够处处胜利;如果一个人他处处都按照规律和法则行事,他潜移 默化的就为人师表了,无需多言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响应;如果有很多人都认同了他的行为,他无需召唤就会有很多追随者;一切都筹划着遵循自然规律和法则,就 叫做善谋,表面上看他悠然自得,实际上他每谋必胜。“天道”好比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他罩住了万事万物,任何细微的东西都漏不掉。
老子在本段里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天道不可违”。就是自然规律和法则不可违背。这个道理几乎所有人都明白,可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
天之道义在于自然,人之道义在于社会。古往今来,人们一 直在遵循天道为上,人道次之,讲究的是顺天行事,天人合一的行事原则。你看那万事万物,彼此相生相克,动物界的弱肉强食,构成一种完美的食物链,每当一种 动物强盛时期,必有另一种动物派生出来,与之生生相克、生生相惜。生物间的这种相克相依形成了自然和谐的代代繁衍生息的乐章。
然而自从人类主宰了地球的命运之后,自然的和谐就被打 破。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在短短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中,让自身生存的这个地球,变得千疮百孔,对于人类的贪得无厌的索取,地球乃至宇宙已经不堪重负。河 床干枯,山地荒芜,湿地变耕田,其它物种的灭绝等等的一切,都让原本清新秀丽的地球,在人道胜于天道的违背自然规律的法则下,人类在自食着自己酿下的苦 酒。
近五十年来,人类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遵循天道对自身生存的重要意义,保护自然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保护好地球上和我们生生相惜的其它物种,人类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才能继续向地球进行合理的索取。
然而,人类在地球生物界的强大,不仅仅是因为其数量的巨 大,而是因为上天赋予人类以智慧。所谓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人类的智慧一方面可以让人类战胜其它的物种,成为地球的主宰,另一方面,人类的智慧让人类变得 贪得无厌,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地球上已经在没有其它的物种可以制约人类自身。天道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被人道击得体无完肤。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把环境保护与监测提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这是人类的一个进步,说明人类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对自然的索取要有限度,无限的索取自然资源,自然终究会报复人类。
虽然人类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意识,但感觉并没有从总体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并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个问题。某些违背人道,符合天道的事情,人们依旧在用人道与天道相抗衡。
天道原于自然,人类无法改变之。可人道却是人类自身制定 的人类在社会中生存的游戏规则。这样的规则是否应该符合天道,人类要经历怎样的磨难,是不是人类要经历一次天道对人类灭顶的惩罚,才会真地去修改那些违背 天道的所谓人道,可这样的机会是否会留给人类呢?谁也无法说清楚。
青少年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
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招而自 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之道”就是自然规律和法则,规律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则就是人们按照所认识的规律所 制定的行为规范。那么如果面对规律和法则采用顺应和不争的人,由于他合乎规律和法则,所以他能够处处胜利;如果一个人他处处都按照规律和法则行事,他潜移 默化的就为人师表了,无需多言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响应;如果有很多人都认同了他的行为,他无需召唤就会有很多追随者;一切都筹划着遵循自然规律和法则,就 叫做善谋,表面上看他悠然自得,实际上他每谋必胜。“天道”好比一张硕大无比的网,他罩住了万事万物,任何细微的东西都漏不掉。
对于青少年来说,成长过程也要符合天道。不仅仅是年龄增长、身体健康就代表健康成长了,心理因素是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走向成熟是权衡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现在有很多青少年出现了厌学现象,这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有关数据表明,不会沟通、网络成瘾、厌学已经成为现今青少年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而三者间也有很大的关联性。
厌学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 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 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不参加体育活动,怕考试,怕排 名;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如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痛、尿频、食欲下降、睡眠易惊、脾气暴躁,甚至出现抑郁,焦虑, 强迫等神经症状。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其主要产生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由于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不成熟,学校和家长又给予过大的压力,将会使孩子出现一些情绪和行为的改变。生长在应试教育严重的今天,来自分数的压力蔓 延,加之时间的紧迫,属于青少年学生的自由空间少,导致不会沟通,把各方面的困难压抑在自己心理,造成性格内向,注意力偏差而导致厌学。
2、 在极度焦虑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强迫症。如不由自主地去想、去做某些事,明明知道没有必要去想,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想摆脱也摆脱不了,非常苦恼,使注意 力无法集中。有时候,自己做的事情自己都毫无主见,就像被思维控制一样,昏晕而过,迷茫糊涂,而这种强迫症,是不会贴附在学习上的。
3、 抑郁症是青春期比较突出的情绪问题。在整个儿童期到成人以前,是抑郁症的第一个高峰,很多孩子都有消极、轻生的念头。孩子们对个人的未来,对前途悲观、绝 望,有自卑心理。由于现在的家长老师多不注意孩子的性情变化,要么一味追求高成绩,要么逼着孩子拿这级那级的证书,净是些孩子不愿去做的事,导致本就少沟 通的孩子,心理矛盾到极点,抑郁而轻生,更别说厌学。
4、 青春期性心理冲突。调查发现,发生厌学与一些孩子初入青春期有关,当女孩出现初潮和男孩首次遗精时,由于神经、内分泌的作用,他们的警觉性增强,害怕学校 其实是一种移花接木的转换防御机制,通过弃学暂缓了“不被人发现”、“不知如何是好”这种潜在的性心理压力。再者,现在的孩子普遍早熟,对异性的渴望提前 出现,在15-19岁之间,是渴求异性的高潮期,而世俗的观点又不能认可这个年龄段的过度交往,也会导致青少年心理空虚而厌学。
5、学生本身也会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不求上进或 学习方法不当,考试遭受失败而产生的厌学心理。
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的内外反应不同而造成的,中学生患病率最高。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也起消极的强化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