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去过重庆大学城熙街,在不经意间,你会看到一栋巨大的彩色建筑。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刚刚建起来的时候就曾刷爆朋友圈。
2013年,作为亚洲地区唯一获奖的优秀公共艺术项目,获得“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殊荣。
这个用碎瓷砖拼成外墙色彩斑斓,够绚、够酷,充满个性和时尚艺术气息,瞬间成为重庆市民拍照的最佳背景墙。没错!这就是位于四川美术学院校区的罗中立美术馆。

罗中立美术馆是重庆市最大的美术馆,坐落在川美新校区虎溪公社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于2012年动工修建,建筑整体呈围合布局,体量的自由组合,空间灵动而丰富。对于当下的建筑师们,让我们惊奇的是建筑作品出自于罗中立、郝大鹏等著名艺术家之手,如此有个性的建筑作品不仅给四川美术学院带来了新的活力,更是引导了中国当代建筑的思潮。2014年10月建成为大学城的新地标,2015年10月14日正式开馆。

据了解,用于拼贴外墙图案的碎瓷砖,全部是川美学生到各个工厂去收购的“废品”。由于用料便宜,加上人工及其它材料,整个美术馆外墙的成本每平方米仅90元。
为把废旧的碎瓷砖贴出具有艺术气息的图案,川美学生活学活用,30多名学生也参与到了施工队伍中来。
美术馆外墙采用的废弃的碎瓷砖做材料,来拼贴彩色图,斑驳的图案非常醒目,其中一面外墙还选了罗中立幅画作“复制”在墙上。

也许你再也很难看到这样的美术馆。单就外表而言,与一众严肃认真的美术馆们硬生生拉开了不知道多少的距离。

罗中立美术馆外墙壁与传统壁画不同是用无数块彩色的碎瓷砖一块块拼起来的,而不是油彩。这些瓷砖是到各个工厂里收购的废弃品,造价极低,环保适用。

而整个建筑体则是一个围合式的院落设计,每栋建筑好似一个个的粮仓,层高为4层或者3层。所有建筑的外立面,全部用彩色瓷砖覆盖,最矮的外墙处也有2米左右,巨大的人物造型、树木、花朵,再加上用色的大胆,这种震撼的感觉,你一定要在现场才能体验到。

据馆长冯斌介绍,罗中立美术馆是按照国际专业美术馆标准修建,内部设施也是目前美术馆建设的最高标准。“比如展厅顶上这些灯光,不仅角度、位置可以调整,而且灯光的强弱、聚散都可以调整。”冯斌说:“比如古典油画作品需要聚光,我们可以调整一束强光,而当代作品需要散光,也可以调整。”
这样的展示效果,当然是极具震撼力的。

这个“高大上”的建筑其实很接地气,在川美新校区里,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且两者已经很好地结合到一起。

原生态场景化身为装置艺术品
。利用原生态场景,本就是川美校区的一大特点,现在则延伸到了美术馆中。

关于外表斑驳的图案,不走近看,你是体会不到它的绚丽多彩的,处处皆是景,拍照的最佳背景墙啊!






我去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叫“素问”的展览,进去看了看,发现很有意思。













门外,拍照的人们依然络绎不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