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为期五天行摄黔东南,我走访了西江千户苗寨、荔波小七孔和丹寨这几个地方。8月9日那天我们来到丹寨的石桥村,正赶上苗族的传统节日“七月半”民族文化节活动。“七月半”俗称鬼节,为农历七月十五日,是苗族人祭奠逝去亲人的日子。

▲02
活动期间,苗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抬着大鼓、吹奏芦笙,前来参加为期3天的祭祖仪式。祭祖仪式后举行了踩鼓、斗牛、对歌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七月半”在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举行,是当地苗族群众进行生产经验交流、预祝五谷丰登的节日,同时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寻找意中人的日子。

▲03
大家都知道西班牙斗牛。西班牙斗牛是牛和人斗,而苗族的斗牛是牛和牛斗。据了解,其实最早的斗牛在中国。而中国的斗牛起源于西部的黔东南苗族斗牛文化。黔东南苗族斗牛是指人们让两头水牯牛以角相抵斗以争胜论负的活动,被称为“东方式斗牛”。在黔东南州的苗族村寨,凡遇节日,基本上都有斗牛活动,有“逢节必斗”之说。斗牛有两种,一种是耕牛兼斗牛;一种是专业斗牛。

▲04
黔东南苗族斗牛传说最早是为纪念自己的祖先,随着历史的演变,逐渐成为一种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斗牛尤以凯里、雷山、丹寨、麻江、黄平、施秉、台江等市县为重点地区,自治州首府凯里则成为了苗族斗牛文化习俗的中心。

▲05
黔东南苗族斗牛是典型的东方斗牛,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文化现象,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娱乐价值,在黔东南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06
我这次拍到的斗牛场面是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的“七月半”文化活动。走进寨子就被此起彼伏的喝彩声吸引到河边,放眼看去,原来苗族同胞正在寨脚下的河中举办斗牛比赛,30多头水牛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进行激烈的角逐,吸引众多当地村民及游客观看。尽管当天异常炎热,但前来观看比赛的群众热情不减,放眼望去,比赛四周坐满了观看的群众,现场人潮涌动,摩肩接踵,好不热闹。各支参赛队伍带来的斗牛斗志昂扬,霸气十足。

▲07
每个村子都会带来本村最强悍的牛参加比赛,牛的身上都会写上他们给牛明星起的名字,这只牛就是石桥村的选手,名叫“太平”。

▲08
被推选出来的水牛“选手”严以待命。

▲09
“运动员”入场啦。

▲10
随着比赛哨声响起,按水牛的年龄分为A、B、C三组进行比赛,斗牛场内顿时气氛热烈,人们的喝彩声、口哨声、笑声此起彼伏,现场“选手”更是斗志昂扬,将比赛一次次推向高潮。很多观众表示,没有去西班牙,但这里的斗牛比赛一点都不输给西班牙斗牛表演。不过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比赛多少有些血腥和残忍呢。
活动期间,除了可以观赏到精彩、刺激的斗牛表演,还能观看到当地妇女的芦笙舞,非常好看。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比赛获胜后的锦旗已经准备好了。

▲20

▲21

▲22
这只叫“情郎”的水牛最终获胜。

▲23
乘胜追击

▲24
眼看胜利无望,“大兴”已经急红了眼。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