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忆博
我们培训了两个班的学员,进行日常的修行实践,除了打坐之外,主要是日常的内观。但是,内观说起来是很容易,但能观的人却寥寥无几。
一般人的眼睛都是向外,看到的是别人、外在的景观,看不到自己。如何才能够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观到自己的举手投足,五官感受,这是一种能力,但大多数的人们已经丢失了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
吃着饭,想着怎么去赚钱;读着书,想着怎么讨好我的上级;走着路,想着我这又要上班去遭罪。。。。。。心思完全不在自己身上,对自己的一切,都越来越陌生。
中国的老祖宗,有很多修炼出来的圣人,这些圣人,已经开启了智慧,能够自如的观到大千世界,一花一世界,明察秋毫。
如今,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盛,欲望的膨胀,以及感官的失聪,是现代人的通病。食不知其味;听不闻其声;望不见其势;眠不觉其心。。。。。。
而通过修炼,能够重新开启这种能力。明察秋毫,越是修炼的深,越能关注到细微的变化,诸如植物的生长;时空的转换;心念的流向;身体的语言乃至任何细微事物的本来面貌——还原。
有一种细致,叫做耐心,但耐心的细致不能替代“明察秋毫”,明察秋毫是修炼的结果,是观到境界的一种超能力。现代很多人注重禅坐,但不注重修心,心能不断地增长,但做不到“明察秋毫”。
中国的道家,一直讲究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禅坐,属于阳,那么内观则属于阴,阴阳和合,才能开启智慧。
《佛陀传》中,佛祖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你们平时把橘子剥皮来吃,可以把它吃得专注或不专注。怎样才是专注呢?那就是当你吃橘子的时候,你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吃橘子。你可以全面地感受到橘子的香和甜。当你剥橘子的皮,你知道自己在剥它的皮;当你把一瓣橘子剥下来放进口里,你知道你是在把一瓣橘子剥下来放入口里;当你经验着橘子的芳香和美味时,你是察觉着你在经验那芳香美味。当我吃每一瓣的时候,我都觉察着它是如何的难得和美好。”
内观,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但越是简单的事越难做到,很多人修行的时候跟我说,“我观不到啊!怎么才叫观呢?观,其实就是专注。佛祖说的很清楚,专注的做每一件事情,你就是在观了,更要体验其中的感受,当你这种对所做的事情,感受越来越强烈的时候,你就能做到明察秋毫了。
明察秋毫的人,可以还原一切事物,可以洞察一切规律,这种能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谁能给你的,而是自己的修炼。
能够明察秋毫,就能够还原一切,不仅仅是微观,宏观也如微观一样,小若花朵,近在眼前。
愿大家都能修得明察秋毫的本领,洞穿这个世界,创造美好,让心灯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