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还是孩童时代的时候,经常听到大人们说:你这是理想主义!可理想主义到底是什么呢?一直找不到感觉。我总在想:怎么会理想主义呢?为什么会理想主义呢?

没想到,在咨询实践中,我们碰到最多的就是理想主义的问题。有一位大企业的总裁,全身而退后,想独自创业,在寻找共同创业的伙伴时,始终未果,他告诉我:有很多项目都很好,项目持有人人品也不错,可是,这些人没有理想,只想赚钱,如果与他们为伍,我为什么要自己创业呢?!在企业中,有平台有高薪还有分红,不是挺好吗?!
我跟他说:你觉得你要寻找的合伙人很多吗?他说:当然不多,但应该有的,我想寻找这样的人共同创业。我说:你寻找的这样的人是有的,可是,和你一样的拥有创业的条件的人,是罕见的,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有条件的可能都已经有自己独立的事了,没条件的只能给人家打工了。我说:你这是理想主义。
终于,长大了,理解了这个社会,父辈们的话也从我的口中出来了。
还有一家企业的老板,企业发展很好,业务量很多,可是,就是找不到人。他每天都在骂招聘的负责人,说他们工作不得力。可HR部门给他招来了人之后,很快又给老板赶走了,这样来来走走,始终就没有合他眼的人。
我们项目负责人跟老板说:中国人这样的占大多数,你换来换去,还是这样的一群人。老板说:我就不信没有人,他们做的事情,如果我来做都会比他们做得好,怎么就做成这个样子呢?!
我记起著名的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有一段著名的言论,大意是:如果我做事情可以打一百分,我对我的部下要求就是40分,假如要求也是一百分,那我就是失望!
但凡是一个老板,他一定有过人之处,比如:毅力;能力;协调力;人格魅力等等,把他自己做事情的标准拿来要求底下的人,势必就是这样的结果:人来人走!不切实际的期望,就是发生这样问题的根源,同样是理想主义在作怪!
我经常与我们的员工说:你要搞清楚情况。就是要他们了解现实,面对现实。这就是克服理想主义倾向的基础。面对这样的现实,比如:没有那么多优秀的人好用;没有几个有事业心的人;没有你要的资源怎么办?记得柳传志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我用人的时候曾经有过我的标准,要什么什么样的人,可是,实践中发现找不到,能找得到的都是有缺欠的,那怎么办呢?我们就用了“瘸子背瞎子”的团队合作方式,终于克服了这样的问题。
有的人,碰了壁就知道我是怎么碰的,如何改进;有的人碰了一百次壁,他还是要不断地碰下去,直到碰死。这就是精英们与普通人的区别。那位老板和柳传志就是典型的代表,一个是普通的无法突破的老板,一个是大企业的精神领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