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后妈”的故事

标签:
独立型安排有生之年后半生文化杂谈 |
从小就听着“后妈”的故事,“后妈”就好像是魔鬼的化身,谁都怕有一个后妈。有一首歌儿唱的好“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三两岁上,没了娘呀。跟着爹爹还好过呀,就怕爹爹娶后娘呀。娶了后娘三年半呀,生了个弟弟比我强呀。亲娘呀,亲娘呀!桃花开呀,杏花红呀,我想亲娘谁知道呀,亲娘想我一阵风呀,我想亲娘在梦中呀,弟弟吃面我喝汤呀,端起碗来泪汪汪呀。亲娘呀!亲娘呀!亲娘呀!亲娘呀!!”
一天,与非常要好的北方朋友聊天,我对朋友诉苦说:孩子不理解我这个妈妈的做法。朋友说:“因为我们不是大多数那种父母亲,就像是我的儿子说我:指望不上老妈,那哪里是亲妈,简直就是个后妈呀!我希望我的儿子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够硬朗朗的独立起来,不要囼歪歪的靠父母亲活在这个世界上!你跟我一样,就不是孩子眼中的亲妈!亲妈是那种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等着儿女享福的主儿。”
朋友的话使我又想起了另外一个北方朋友的故事:儿子找了个对象,妈妈乐坏了,告知家里人,娘家舅舅说:好啊,让孩子们知道,要靠自己奋斗获得好生活,我们都是奋斗了十几年才有了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朋友把话转告给尚未过门的儿媳妇,未成想此女听闻大叫:啊?!要我们过十几年的苦日子呀!你们舍得吗?!
南方的朋友听了我的故事,不解的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北方的父母能为孩子排好一切的,一定是个贪官污吏之流!我说:非也。我在北方生活了多年,深知北方的风俗,北方的平民百姓也是如此。一代又一代的沿袭着这样的文化。有些父母即使是倾家荡产,也要把儿子的婚事、工作安排好。
为什么呢?我突然想起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很早以前,生儿就是为了防老,这就是朴素的北方文化的主流。把儿子们都安排好,等自己老了,不能动了,就靠儿子们养自己了,一代代的相传着,就形成了文化。解放了,养老的问题解决了,可是为子女们安排好一切的习俗并没有改变,于是,这种文化就变成了老子为儿子安排好一切,儿子再为孙子安排好一切,前半生享福,后半生搏命,反正老了有政府呢。
这样的人生,造就了懒洋洋的北方人。人说:南方人勤劳。仅就勤劳就是一个文化的缩影。自己的人生自己创造,于是,财富就云集在南方这块土地上。
记得,小的时候,爸爸经常告诫我们一句话:美国人的孩子18岁就离开家庭独立,你们我会宽限,等到大学毕业之后,你们就要自己独立,我不会再管了。那时候不能理解父亲的苦心,不知道他为什么一直告诫我们这句话,因为我本就是个独立型个性的人。长大后,发现并非独立型个性的姊妹们也都打拼出了自己的富足生活,我自然就想起了爸爸这句经典的话。
亲妈,后妈,到底做妈妈的要做什么样的妈妈才对呢?博友们,你们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