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一道有很意思的职场问题:如果你是老板,你的员工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三种类型,现在发奖金的时候到了,你要怎么分配?谁拿最多,谁拿最少?
孙悟空非常有本事,但心高气傲,有点难管理;猪八戒没什么大智慧,就懂得怎么讨老板欢心;沙僧业绩普通,不过踏实肯干,同事关系也最好。这样的三人,你会把最多的奖金发给谁呢?
要是你以能者多得的原则选了孙悟空,那看来你还需要学习一些做老板的智慧喔!做客本期《名人堂》的两位老板唐骏和黄辉在这个问题上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把最高的奖金给沙僧,他们以什么理由作出判断的呢?我想很多人都很关心老板会把奖金发给谁这个问题吧?
本期《名人堂》之“职场进化论”就来为你揭晓答案。

黄辉:……悟空他很能干,也很忠诚……但是他可能文化方面不是那么好,……给老板找茬子,这个方面是他不好的一方面。但是我觉得他还是可以调教的……
黄辉:他是可以发展的,一个他业绩不错,第二个方面他的这个品德方面,他是可以教育的,可以发展的,所以这个是我们应该争取的员工,而且他很有点子,很有自己的主意。
黄辉:……我觉得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这三个人陪着唐僧到西天取经,这个任务完成了大家都有功劳……三个人都在团队里面,那团队里面是人无完人的,也就是说,你要去寻找一个非常完美的人,他这个品德又好,又很有才华,这种人非常难找的,而且往往在企业里面可以说,最理想的是不存在的。那也就是说,你作为一个领导,一定要能够管理一个不完善的团队去达到你百分之百的目标,所以这个奖金你还是应该发下去的。
……
两位老板给出的排序是沙僧给最多,孙悟空其次,猪八戒一分不得。
猪八戒这样只有嘴上功夫没有真本事的职员不得奖金很容易理解,不多加解释,来看看孙悟空和沙僧。孙悟空型的职员毫无疑问是人才,有能力,也有事业心,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绝对的绩优股,是个好职员。但孙悟空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锋芒毕露,个性突出。这样的人往往是不太懂得协调和合作,有点个人英雄主义。沙僧在这一点上确是恰恰相反。孙悟空最看不上的就是猪八戒这样耍耍小聪明把精力放在拍老板马屁上的人,这两种人在一起往往是要闹矛盾的。公司内部不和谐,最头疼的还是老板,这时候就要沙僧发挥作用了。沙僧这类型的员工虽然工作能力没有孙悟空那么强,但懂得协调人际关系,在整个公司中能起到融合的作用。沙僧身上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他对团队意识的重视,这也正是老板看重此种职员的原因。
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有优秀的知识背景和很强的工作能力,同时也有点不知天高地厚,团队协作的意识薄弱,所以严格的讲,还算不上一个优秀的职业人。沙僧这一类型则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当中比较普遍。那是不是要想在职场上晋升得快一点,做沙僧型的职员是最明智的选择呢?并不尽然。
“如果公司真的只有这三种人,我就谁的奖金也不发,因为他们都不是我期待的员工”唐骏如是说,“我就把奖金留着,等到我哪一天把这些员工全部改造好了,我再发奖金。”
那么,老板所期待的理想员工究竟是谁呢?首先要具备孙悟空的潜质,然后再踏实一点,兼具了沙僧的团队意识,也就是“升级版沙僧”,这才是一个完美的职场人。在职场上通过工作不断的历练学习,需要提升的不仅仅只是工作能力,还有更全局和宏观的意识和眼界,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进化。从普通职员到能力突出的职员是一种进步,从职员到高级管理人员到成为老板,这才能算作是职场进化。来到《名人堂》的成功企业家已经有很多了,回顾他们的成长历程,无一不是经历了从孙悟空到“升级版沙僧”的进化过程。
无论你是想当多拿奖金,还是想晋升,或者是想有朝一日自己做老板,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快快推进自己的职业进化进程。当然,还是那句话,想没有用,行动才是实现职业理想的最捷径。
黄辉
均瑶集团有限公司 总裁/CEO
1982年于厦门大学获得计算系学士学位,随后前往德国留学,在西德波恩大学先后获得应用数学系及计算机科学硕士,
并于1989年获博士学位。
1989年至1996年,
在德国当时最大的化学及医药公司赫司特(Hoechst)(财富五百强)总部咨询部门工作。
1996年,黄辉前往日本东京负责毕博在日本的业务,并使其成为在日本富有影响力的咨询公司。
2001年4月,
黄辉被提升为毕博管理咨询全球高级副总裁,负责日本,韩国区的制造业,流通业与高新技术等产业咨询服务,
并兼大中国区首席执行官。
2004年初,晋升为全球执行副总裁。在此期间,
为包括西门子, 摩托罗拉, 索尼, 夏普,
欧莱雅,德意志银行等在内的欧美及日本企业提供多种咨询服务。
2005年11月出任均瑶集团公司总裁/CEO。
具小编了解:黄辉在担任毕博管理咨询全球高级副总裁时,算是在所有外企中华人职位最高的之一,好榜样啊 
本期节目将于BTV-5本周日(12月2日)晚20:28分播出。更多精彩,不容错过!
《名人堂》首播时间:BTV-5每周日晚20:28;重播时间:BTV-5每周一、三、六下午16:10。
主持人彬彬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ubinbi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