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杨丽萍藏谜舞蹈感悟 |
分类: 声光碟影 |
昨晚在人民会堂看了杨丽萍的《藏谜》,全场座无虚席,可见此剧的火暴程度。
《藏谜》是一台藏族风格的大型歌舞乐表演舞台剧,主要以歌、舞、器乐表演为主。该剧以藏族老阿妈在虔诚的朝圣路途中的所见所闻为主线,表现了藏民生活、民间民俗、宗教仪式的场景,包括收割庄稼、修补屋顶、放牛等。所有歌舞都保持原生态,原汁原味地表现了藏族文化色彩,还有一些互动,演员多次从观众席跑上台,并和观众进行对话。在《藏谜》的尾声,老阿妈遭遇大风雪,为保护小羊死在了路上,据说对朝圣的人来说“这未尝不是一种幸福。”(这就是宗教的力量啊)。
看完后,除了被现场高分贝的音响所震撼外,对于整台节目倒是没有什么触动。也许就不该以舞剧的眼光或是专业的角度去看它,毕竟它只是一出原生态的舞蹈展示。比较喜欢〈长袖舞〉和〈打阿嘎〉这两段群舞,有藏族人的奔放和豪迈,并透露着高原人野性粗矿的美。还有那只真实的小羊叉叉,居然不被现场夸张的音响和灯光吓到,有明星的风范了,呵。
个人觉得有几处败笔不能不说:一、〈牦牛舞〉那段具有周星星无厘头风格的舞蹈是一小段败笔,也许这是编导故意要的效果,可我觉得无厘头出现在这样原生态的舞蹈中有些画蛇添足,破坏了淳朴的味道。二、第四场的“轮回”中那个神鸟的出现也很滑稽,观众差点笑场。三、还有众神在讨论老阿妈该上天堂还是地狱那段显得很多余,这还要讨论么?四、结尾老阿妈的后世小姑娘牵着原来那只小羊叉叉出现,觉得有些不符逻辑性。
整场最值得看的是那些藏族服饰,藏人有一种说法“家在牛背上,财产在身上”真的很贴切。之前没有很深的体会,暑假的四川行让我感悟颇深。在四川的藏区,误入一家卖藏饰的小店,开始以为只是普通的店,一问价钱,才知道里面藏龙卧虎,每件饰品都比金鹭的金饰还贵。一个拇指大小的蜜腊要一千多元,一小串不起眼的绿松石便要五千多,我随口问一个藏族妇女身上的项链价值多少,她淡淡的回答一句:十几万吧。我立马眼冒金星。每个藏族妇女头上身上至少都有几条这样的链子,那都是好几十万啊,可不是全家的财产么!
杨丽萍自然是全场最耀眼的明星,舞台字幕一显示她要出场,立刻掌声雷动。遗憾的是她只有两段表演,第一段是她的独舞“荷花度母”,第二段是和藏族小伙一起的“赛装节”。只是两段舞蹈还是很有〈雀之灵〉的影子。要说突破的话,对于她个人而言也许在“赛装节”部分有所创新,但我觉得也不是很突出。
我想杨丽萍创作〈云南印象〉和〈藏谜〉最大的成就,不仅是把原生态的舞蹈带给了观众,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原生态的舞者都带出了大山。他们的命运也将因为这两个作品而改变。就象杨丽萍在现场互动的环节中介绍的,一个藏族小伙在上海吃到大闸蟹以为是蜘蛛,看到虾以为是大虫子。全场大笑,我却笑不出来。
杨丽萍用自己的力量改变了他们的一生,也算功德圆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