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明:孔子的回答

标签:
文化王厚明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听说了就去做吗?”孔子答:“不能!”而冉有问孔子:“听说了就去做吗?”孔子答:“去做吧!”弟子公西华目睹这一切感到很奇怪,就问孔子:“为什么同一个问题,回答不一样呢?” 在看孔子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了解一下子路和冉有。据历史记载,“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比孔子小九岁的子路性情粗鲁,喜欢逞勇斗力,刚强气盛,性格直爽,经常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宝剑,俨然一个放荡不羁的公子哥,甚至曾经出言不逊侮辱过孔子。但孔子却不予计较,以礼义教化子路,子路钦佩孔子而心甘情愿成为他的弟子。 而冉有小孔子29岁,性格谦逊,为人稳重,做事多虑,善于理财。孔子曾嫌身为季氏家臣的冉有只会帮主公聚富敛财,不知减轻百姓税赋,而异常生气,对其他徒弟说冉有“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或许是孔子对冉有爱之深,才会责之切。尽管如此,孔子还是对多才多艺、长于政事的冉有欣赏有加,称赞他“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 对于性格迥异、行事完全不同的两个弟子,孔子的建议自然不同。孔子回答公西华说:“冉有做事谦让多虑,所以我要激励他。子路好勇过人,做事有两个人的胆量,所以我要多约束他。” 孔子因人施教、因人而用的做法至今仍有着有益的启示:同样的工作或事物,面对不同的对象、条件和境况,就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变,采取不同的方法举措,而不能同等视之、同法处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