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醉:白起的悲剧人生

标签:
历史程醉白起的悲剧人生今晚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白起的悲剧人生 |
作者:程 |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於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伊阙之战,白起也正是因为伊阙之战以少胜多而一战成名。
《史记·秦本纪》记载:“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于是,秦国和赵国之间著名的上党之战和长平之战便拉开了帷幕。此时赵国派名将廉颇驻守长平。没错,就是那个负荆请罪的廉颇。廉颇认为秦军补给线长,后勤保障困难,便收缩防线,以逸待劳。上党之战,秦、赵相持了三年,双方损失都不小。公元前260年,秦国丞相、应侯范雎使用反间计,耗费巨资派人到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军只害怕赵括。对,反间计说的就是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随后,赵国便“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而秦昭襄王则“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也就是说,秦国在长平之战前悄悄地更换了主帅,并且还要求严格保密。长平之战的结果是赵国大败,白起坑杀了约45万赵军,仅“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坑杀降卒从古至今都被认为是违反了战争的基本伦理道德准则,是不人道的事情。白起也因为大规模坑杀赵国降卒而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在人格上留下了污点。
长平之战后,赵国和韩国派纵横家苏代到秦国重金贿赂范雎。范雎便以秦军疲乏为由向秦昭襄王游说,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秦昭襄王最终答应了赵、韩两国的请求。白起“由是与应侯有隙”,即白起和范雎从此结下了梁子。
没想到的是,长平之战的第二年,赵孝成王便对内利用白起坑杀降卒之事激起国人同仇敌忾之气,对外又游说其他诸侯国结成了反秦联盟。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于是,秦昭襄王再次伐赵,但很快战败。秦昭襄王“欲使武安君代陵将”,而“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没过多久,秦军遭遇到楚、魏数十万联军围攻而大败。而白起却阴阳怪气地说:“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这话让秦昭襄王大怒,他亲自登门又要启用白起,但白起仍以“遂称病笃”拒绝了。
秦昭襄王愤怒了,他把白起贬为普通士兵并放逐到阴密(今甘肃省灵台县),但白起因病未成行。后秦军再次战败,秦昭襄王迁怒于白起,命令他马上离开咸阳。白起走到咸阳西门外10里的杜邮时,“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白起自杀前寻思良久“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最后想明白大概是因为“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阬之,是足以死”。不过,秦王杀白起显然不是因为他坑杀赵国降卒。自从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就是以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赏有尽而罚无穷,秦王亲自登门,白起仍以病拒之,显然是触碰到了古代王权最敏感的那根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