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诚龙:文肝与文奸

标签:
文化刘诚龙文肝与文奸今晚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人称孙盛为天下文胆,我称孙盛为千古文肝。 孙盛是史学家,其为官如何,不知,其为史,却可称良史。文天祥的《正气歌》说:“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依我看,在晋不只有董狐笔,还当有孙盛。孙盛是山西太原人,出身书香门第,身属名宦之后,是个读书种子,“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 孙盛读书读得好,起先当秘书。书中自有颜如玉,怕是假的,书中自有秘书活,才是真的。孙盛当过很多要员秘书,如陶侃,如庾亮,如桓温。 那是孙盛当桓温秘书时节的事。“桓温英略过人,有文武识度”。桓温是赳赳武夫,听说文才也不错。是真不错,还是假不错,不知道。桓温的武识度,也当存疑。桓温北伐,打过不少胜仗,却也吃过一些败仗。太和四年(369年)四月,桓温率步骑五万自姑孰(今安徽当涂)北上攻燕。这仗双方先前各有胜负,后来是燕主再封慕容垂为南讨大将军,把桓温打得找不着北,桓温五万军马,最后只剩下一万多人。 胜负乃兵家之常事,关羽能千里走单骑,也会一败涂地走麦城。这个桓温好名甚,要做常胜将军呢。常败将军如何做常胜将军?作战是没办法,作文有办法:本来一败千里,写成决胜千里,只要叫秘书修改两字就OK嘛。自然还有一个办法是,不写。这办法大家都熟悉,叫报喜不报忧。 孙盛却是报了。孙盛著史,著了一部《晋阳秋》,便记了桓温第三次北伐的枋头之败,书成,桓温看到,大怒。本部乃常胜将军,如何会败?败了,不准记。桓温先前托话给孙盛,叫他删,孙盛不删。桓温找来孙盛儿子:“枋头诚为失利,何至乃如尊君所说?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桓温这话,相当恐怖:马上叫你老爹修改史书,若不修改,你全家都得关门落锁。啥意思?杀你全家,杀你九族,灭你家门。 孙盛是桓温秘书,居然不听话。孙盛儿子吓得尿裤子,赶紧往家跑:爹,您就从了吧。“其子遽拜谢,谓请删改之。”孙盛,把儿子骂了一顿饱的,儿子们齐齐跪地,“诸子乃共号泣稽颡,请为百口切计。”孙盛不改,所著《晋阳秋》,“词直理正,咸称良史。” 孙盛秉笔直书,人称文胆,武夫举起屠刀相威胁,孙盛却是不避斧钺,如实落笔,确乎是文胆。然则,文胆之上是什么呢?余以为,文胆或是孙盛之表,文肝才是孙盛之里。文肝者,坚持正义,坚持真实,坚持不虚美不隐恶。著史为民,著史为国,著史为信,著史为正,这是著史者的心肝所在。有文肝有文胆,那是肝胆相照,可敬;无文肝有文胆,那是肝胆结石,可恨;无文肝无文胆,那是肝胆丧魂,可鄙;有文肝无文胆,那是肝胆缺钙,可怜。 若说文胆,南北朝魏收也是有文胆的。这厮有七步之才,“学博今古,才极纵横,体物之旨,尤为富赡,足以入相如之室,游尼父之门。”文才大大的有,文德大大的无。这厮著《魏书》,皇家给他开的工资蛮高,“二年,诏撰魏史。四年,除魏尹,故优以禄力,专在史阁,不知郡事。”曾有理论曰:经济独立了,可以人格独立;人格独立了,可以真理独立。这家伙独立个鬼,他以著史当生意:你跟我关系好,我给你写得好;你给我多少金银,我给你多少描红,“修史诸人祖宗姻戚多被书录,饰以美言。收性颇急,不甚能平,夙有怨者,多没其善。”亲戚朋友,都作美名传;仇人政敌,都作传臭骂之。 有个叫阳休的,曾有恩与魏收,没干什么像样事,魏收却给他作传:“无以谢德,当为卿作佳传。”尔朱荣,本来是大奸贼,魏收收了他儿子的钱,“且纳荣子金,故减其恶而增其善。”将恶贼描绘为忠臣,文胆够肥吧。与魏收并不亲近的大将、大臣,他便把其人描得一团黑,人家自然不服气,魏收说:“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我一支笔,可以把你捧上天;我一支笔,可以把你按入地。 说起文胆,这个魏收真是大的呢,他天不怕地不怕,武夫与文官都不怕。也是文胆嘛。这厮文胆是有,文肝却坏了,文胆越大,坏事做得越多。魏收之类,以文谋私,跟蔡京之类,以权谋私,并无区别。若说蔡京是权奸,那么魏收便是文奸。 刘知几论著史者,须备史识、史学与史才,三者具备,方可著史。除此之外,还得有文肝与文胆。无学,不能写;无才,不会写;无胆,不敢写;无识,写不好;无肝,写不正。文肝把握正确方向。有了好文肝,文胆、文才、文学与文识,才能入正轨,归正道,走正路,不然,入邪道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