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汝为:宦官称谓

(2025-08-05 00:20:05)
标签:

历史

谭汝为

宦官称谓

今晚报

分类: 自由典藏
谭汝为:宦官称谓



宦官称谓



作者:谭汝为     原载:《 今晚报 》2024年4月9日第19版



          宦官,又称太监,是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在皇宫中当差的男子。

  “宦”,本是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故用为帝王近幸者的名称。自东汉开始,宦官全由阉人担任。“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明代内廷有十二监,主官称太监。清朝时所有宦官都称为太监,“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在不同朝代,“宦官”有多种纷繁的称呼,例如“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常侍”“阉人”“刑人”“宦竖”等。

  绝大多数宦官为宫廷杂役奴仆,默默无闻度过凄苦的一生。仅少数身处帝王之侧的近侍,蒙受重信,权倾一时。尤在皇帝年幼或昏聩之时,往往造成宦官专权的局面。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是唐代中晚期政治的两大痼疾。宦官乱政也是明朝覆亡一大原因。

  宦官是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怪胎,其基本特征:一、自卑,因生殖器被阉割,不仅无生育能力,而且为世人所不齿。二、由于没有高深知识,缺乏匡时济世造福苍生的高贵情操;加之宫廷生活狭窄,一般缺少远见和抱负。三、因年少时家境贫寒被阉割而备受社会歧视,因此怀有对他人的仇恨和报复心理。四、无妻无后,无后顾之忧,故作恶不择手段。

  对太监的尊称是“公公”,且多作面称。汉语面称,总是带有某种尊重意味。因为太监,特别是高级太监,最接近皇帝。“炙手可热势绝伦”,他们最了解皇帝的心思。所以,在朝为官且心术不正者,多结交太监以窥伺、揣摩皇帝的心思;或借助大太监权势往上爬。此时,若直呼“太监”,不啻于侮辱,故面称“公公”,以示尊敬。

  宦官之间,多以“爷”互称,姓张称“张爷”,姓李则称“李爷”。遇到辈分比自己高的宦者,应称“师父”;对外人则谦称“刑余之人”。在太监内心深处,希望人们能像普通男人那样看待自己,还是乐于被称为“爷”的。

  在宦官群体里,也有因历史成就而青史留名者。东汉太监蔡伦,勤奋好学,办事专心,造出植物纤维纸,其造纸术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明代太监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成为世界闻名的航海先驱。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也结束了延续数千年之久的宦官制度,但伪满洲国仍有少量太监。有辱人类尊严的太监制度,最终消失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伪满洲国的太监才彻底结束了宫廷中的侍御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