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由评论
自由评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9,784
  • 关注人气:2,6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醉:壮志难酬辛弃疾

(2024-04-30 00:04:24)
标签:

军事

程醉

壮志难酬辛弃疾

今晚报

杂谈

分类: 自由典藏
程醉:壮志难酬辛弃疾



壮志难酬辛弃疾


作者:程     醉     原载:《今晚报》2024年3月18日第14版

       辛弃疾不仅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纵观他的一生,实际上都在为北伐收复中原做准备。据《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记载,他在临终前弥留之际仍然还在大喊:“杀贼!杀贼!”

  公元1165年左右,南宋刚刚经历了符离之败和后来的隆兴和议。辛弃疾作《美芹十论》呈送给宋孝宗,在文章中阐述了南宋“是战是和”“如何备战”“如何作战”等一系列问题。他说:“虏人之地虽名为广,其实易攻”“虏人之财虽名为多,其实难恃”,甚至还发出了“古今有常理,夷狄之腥秽不可以久安于华夏”的呐喊。

  但是,辛弃疾的精辟之论并没有引起南宋朝廷的重视。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要探寻其中原因,还要从辛弃疾的出身说起。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在采石之战中败于南宋文臣虞允文。随后金国内讧,完颜雍夺取帝位,一时间中原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当年刚刚22岁的辛弃疾,也在山东“鸠众二千”参加实力最大的耿京起义军。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被辛弃疾游说来参加起义军的义端,偷了起义军的大印叛逃了。辛弃疾向耿京保证,三日内必将义端抓来正法。其后辛弃疾追上义端。虽然义端求饶,但辛弃疾大义凛然,手起刀落,斩义端于马前。

  公元1162年,耿京命辛弃疾等人前往南京,奉表归宋。南宋高宗皇帝任命耿京为太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但就在辛弃疾回程的途中,耿京突然被叛将安国方所杀。此时,辛弃疾有两种选择。比较稳妥的是立即返回南宋,但辛弃疾选择了冒险。据《宋史·辛弃疾传》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这里说的“忠义人”,其实就是南宋朝廷对于前来投奔的人的专用身份称呼。据南宋《朝野类要》载:“归正,谓元系本朝州军人,因陷藩,后来归本朝……归朝,谓元系燕山府等路州军人归本朝者。忠义人,谓元系诸军人,见在本朝界内,或在藩地,心怀忠义,一时立功者。”

  因此,辛弃疾的身份始终都是比较尴尬的“归正人”。在宋朝崇文抑武的大背景下,以及南宋官僚阶级习惯排挤“归正人”的打压下,辛弃疾的后半生多次出现被弹劾、被罢官等情况就并不奇怪了。

  辛弃疾一生的军事思想偏重于“以谋取胜”,但不巧遇到了惧内、平庸的宋光宗,同时他又和丞相韩侂胄意见不合。这也让辛弃疾这位南宋的抗金名将,只好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来抒发情怀,到最后也不过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