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由评论
自由评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8,65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晓萍:学习苏东坡笑对生活

(2024-03-30 00:00:00)
标签:

情感

李晓萍

学习苏东坡笑对生活

今晚报

杂谈

分类: 自由典藏
李晓萍:学习苏东坡笑对生活


学习苏东坡笑对生活


作者:李晓萍     原载:《今晚报》2024年3月15日第17版

  中年后再读苏轼的《黄州寒食帖》,平添几多苍凉和体己的况味。

  苏轼不惑之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在谪居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怀着一腔悲怆,提笔写下了《黄州寒食帖》。整篇文章带着苦楚的味道,苍凉又多情。彼时的苏轼几次被贬,几经磨难,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意气风发。流放中,他被荒唐的时世折磨得憔悴了,那份在内心不断发酵的苦楚,终是付与了纸墨。《黄州寒食帖》体现了苏轼政治理想的幻灭,但也是苏东坡率真生命的开始。该帖通篇自然,干净利落,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夸张的技巧,笔尽其势、腕尽其力,气韵贯通,洋洋洒洒。

  此时,苏轼的心是冷的,当他写下“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时,他的内心也生满了厚厚的苔藓吧。

  曾经,他是君主眼中明亮的少年,人生壮年却落得一句“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的末路绝唱。浮生若梦,他一笔写下来,整颗心便忽地空了,眼泪、不甘、空寂都在这儿赤黑的浓墨里。“纸”的最后一笔在帖上长长地画了一道,醒目、尖锐,苏轼坦坦荡荡地把内心的锋芒全都显露了出来。

  但苏轼终是苏轼,他总能在人生至暗时刻绽放光芒。

  一个人自我说服的过程是很艰难的,何况他是苏轼。但也正因他是苏轼,他在黄州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他没有和那个昏庸的时代硬刚,而是自始至终把持着内心的安定,坐看风云,不甘沉沦。他在生活的捶打中,渐渐去掉桀骜不驯、唯我独尊的傲气,养成一种虚怀若谷的宽容之气,内心变得更加宏阔。所以,后来的他才具有了“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安然,表现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和旷达。

  苏轼最终用丰沛、安定的内心战胜了岁月。他在人生最狼狈的低谷里,在经历了大难后的虚无、孤独以及渗入骨髓的寒冷之后,终于赢得了人生。

  可以说,没有黄州就没有中国文化史上的苏东坡。生活再难,他也能活出滋味,低谷的生活把苏轼锻造成了一座无人能及的精神丰碑。

  苏轼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面对多大的苦难,只要笑对生活,轻装上阵,当重新出发之时,你会感受到那“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