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云飞:为什么要坚守文学原创

标签:
文化闻云飞为什么要坚守文学原创今晚报杂谈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近年来,文学作品抄袭事件又引起人们的关注。去年,木心所谓“文本再生”的部分诗歌是否涉嫌抄袭,学界尚无定论;今年“冯书辉诗歌抄袭”事件,逼出相关文学期刊的五道“严正声明”——由此,坐实了其抄袭事件。作为文学从业者,在谴责和杜绝抄袭的同时,我们有必要重申坚守文学原创的底线。 为什么要坚守文学原创?因为原创是文学的命。这里的“命”,是根源之意。同时,我们也可以把优秀的原创文学作品看成有生命的精神客体。一个作家创作一部好的小说,这部小说的人物是鲜活的,让人心牵神绕;一个诗人写了一首好诗,这首诗的意境辽远遗世,让人怅然若失;一个戏剧家写出了针砭时弊的讽刺剧,这部剧直面强权,让人热泪盈眶……“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投入了思想与情感,创作出作品,读者才能引起共鸣。而抄袭之作,投入的只是复制与粘贴的“诗外之功”,读者即便有共鸣,也是对原作的共鸣。所以,如果把文学界看成一个森林的话,那么每部原创作品就好比是森林里自然生长的花草树木,而抄袭作品则是移花接木,不但没给森林带来一丝生机,反而把整个生态给破坏了。 至于在写作过程中,对其他作家的借鉴和学习,余华说过这样的话,堪称的论:“当一个作家对另外一个作家产生影响的时候,就好比是阳光对树木产生了影响一样。但重要的是,当树木在接受阳光影响的时候,是以树木的方式在成长,不是以阳光的方式在成长。”而抄袭者,恰恰就像树木“以阳光的方式在成长”。这是多么荒诞不经。 有个流传很久的掌故,即纪晓岚改写王之涣的《凉州词》,把其中的“间”字漏掉了,而又巧用断句,跟乾隆说是另一首词。这类的文字游戏,可以戏说,当不得真,更不能当成原创。文字游戏跟文学原创是两码事。我们看,纪晓岚改后的版本,与原作相比,其基本词语没有变,因此其意象连缀起来后,所构成的基本意境仍与原诗如出一辙。这就好比一件高雅的瓷器,虽然不小心碰了个小豁儿,但仍不失其完整。而常见的抄袭,则如同将一件瓷器打碎,然后重新锔起来,或是组装成别的东西——不仅祸害东西,也难掩锔钉之丑——即便如此,那一块块瓷器碎片上美丽的纹理与润眼的光泽,仍然是人家的。 其实,坚守文学原创,对作者来说,说起来也容易,就是主动创作;但要创作出好作品,却并不容易——你不要让文章中所有的汉字、词语、成语,给人的印象,像洪流中的漂浮物一样,草草消失于逝川;你得让它们鲜活起来,让你的文章成为某个成语的有力注脚,让人们通过你的文章重新认识这个成语。你不要盲目跟风,去追求那些所谓潮流,那些千人一面的东西;你要听从自己的声音,说自己想说的话(如果没啥想说的,可以不说)。 马尔克斯说:“有人因为青春而表达,有人因为表达而青春。”这句话向我们透露了一个关于写作的秘密,那就是作家应该有巨大的倾诉和表达的欲望;他们不仅有这种欲望,而且像说书人一样善于表达。如果你没有这种表达的欲望,那么不要从事写作;如果你有这种欲望,但不擅长书写表达,那么你可以阅读、练习,从写好一句话开始,从一个形象的通感或比喻开始,写出你自己的话…… 是的,我们不仅要坚守文学原创,更要坚持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文学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