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御风而行的抒情诗人

标签:
文化王蒙御风而行的抒情诗人中华读书报杂谈 |
分类: 自由典藏 |
再说说王蒙创作的“力”“爱”“调”。
力:他心里住着一个老子所说的那个握力无与伦比的天然的孩子。他一旦进入创作状态,便宛如神童在线、天马附体,一派赤子纯真。这不是强力,是文化软实力,是进入化境的深绵劲道。他外语好,外来的东西他懂得辨识萃取;他对《道德经》到《红楼梦》等传统典籍浸淫日久,化用如同白糖融水、食盐入菜。
爱:那一系列给人深刻印象的有理想、有忧虑、更有涵养的美好女性的形象,在故事里是现实,也是水印在故事上的梦,其实也是人间之爱的尺度。王蒙小说的成长主人公往往是女比男稍大,或者女孩子比男孩子心理上更稳重理性,女性更具引领情感进退的魅力,《从前的初恋》里的刘夏、凌蕊园如此,《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林震、赵慧文也是,这里或许有其隐秘的人物图谱及其保藏的情愫。
从赵慧文,一直到《女神》里隐约的陈布文等文学形象里,因为爱而笔端细腻,因为敬而保持间距。在他的评论随笔里面,还能看到他深怀同情的丁玲,他知心的对话者李子云,同道者韦君宜、宗璞……对他构成情感和人格影响的,一定有她们——哦,亲爱的姐姐们。
调:作品涉及到的歌与曲、音乐家和艺术家如同繁星闪耀,从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开始,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小夜曲协奏曲……总是事关王蒙作品叙事的品相和走向。我自己对王蒙作品调式的感受是:舒展轻逸状态时,主调是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圆舞曲》,就如作品里的璎珞、飘带、羽毛……那么轻盈、美妙,但又那么有关紧要;而抒发沉郁思虑时,斯美塔那《我的祖国》交响曲之《沃尔塔瓦河》就回响于其中,滔滔荡荡,浴火重生。
这样的“调”,其实是救助、调适甚至塑造着人生的心神与活着的品貌。
因为这样的力、爱、调的存在,有多少人得到他文学的唤醒、滋养和鼓舞。智性得开悟、视域得破窗,生命被审视、想象被纵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情感关系被正视,人与万物相互温存,经典与野趣奇异化合。这是多么大的天地、多么深的哀感、多么暖的照拂。
王蒙,是御风而行的抒情诗人。这“风”,是时风、是世风,是国风、是天风,是八面来风,而且他的“御”法他的“行”踪,无法用一种风格论来概括,他的创作具有沉雄混沌与清丽超拔共在的复杂诗学特征。
写出了无边复杂的悲欢离合,源于他高贵的单纯;写出了无尽沧桑的风雨凉热,来自他伟大的情愿。
他是共和国文学根、魂、情、义的博大精深的宝贵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