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蓬云:苏轼惜才醒歌妓

标签:
文化张蓬云苏轼惜才醒歌妓今晚报杂谈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县)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一生多遭贬谪。坎坷的人生经历让他更能理解生活,惜才怜弱也就锲入性情。熙宁四年(1071),他来到杭州,任通判(知州的助理官)。杭州西湖,烟柳画桥,曲廊水影,苏轼闲时常来之地。一日,苏轼走进湖边一妇人经营的小店。因其家中有病人,生意清淡。妇人为苏轼做鱼下酒,苏轼品尝,滋味鲜美。于是,苏轼题写了“西湖糖醋鱼,杭州第一菜”的匾额,答谢妇人。由此,小店生意红火,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日,苏轼于湖边遇到一名歌妓,名叫琴操。此人貌美多才,读书多,善音律。她认为诗歌必须以情感人。因此,她经常借用或化用别人的词句入曲,使人听之入理。苏轼觉得此人颇有情趣,便请她发问,借机仿其化用之法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琴操问:“什么叫做‘湖中景’?” 苏轼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琴操问:“什么叫‘景中人’?” 苏轼说:“裙拖六幅潇湘水,鬓嚲(du,下垂之意)巫山一段云。” 琴操问:“什么叫做‘人中意’?” 苏轼答:“惜他杨学士,憋杀鲍参军。” 苏轼的回答,大都引用前人诗词,亦入情入理。 琴操便再发问:“如此究竟如何?”此时,苏轼却看似随意地说出一句:“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此一句,让琴操心中一震。于是,她不再发问。不久,她便削发为尼,静思人生。 怎么会这样?原来琴操以歌妓身份与苏轼对谈,本为文人间的闲谈,聊以取乐而已。苏轼的回答,即以琴操之法来借用或化用现成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裙拖六幅潇湘水”一句,则化用唐代李群玉的《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的“裙拖六幅湘江水,鬓耸巫山一段云”;而“杨学士”和“鲍参军”指杨炯与鲍照,二人都是著名诗人,以之喻琴操眼光极高。“门前冷落车马稀”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它描写了歌妓最后的悲惨遭遇,让白居易为之落泪。而眼前,琴操听后一惊,是因她身为歌妓,同是天涯沦落人,触动情怀而有所醒悟。 苏轼或许没有教导之意,但听者有心,这也合了俗话“读书知理”吧。由此,也让我们感受到文艺作品的感染力是多么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