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居易:书写一朝“诗史”

(2023-11-07 22:30:22)
标签:

文化

白居易

书写一朝“诗史”

文摘报

杂谈

分类: 自由典藏
白居易:书写一朝“诗史”


   白居易:书写一朝“诗史”


作者:唐    玲     原载:《 文摘报 》2023年8月16日第6版

  

   贞元十六年,28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在一个言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时代,这自然是非同凡响的。贞元十八年,他又应吏部拔萃科考试,入甲等,更是高人一等。

  三登科第之后,青年的白居易以一曲《长恨歌》惊艳世人。诗人诉说着“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的孤凄。但这一时期,儿女情长并非白居易的本来面目。在担任中层官阶翰林学士、左拾遗后,他开始了“志在兼济”的实践与努力,通过大量创作的新题乐府,书写下宪宗一朝的“诗史”。

  白居易在《新乐府诗序》中大声疾呼:诗当“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他把尖锐的笔锋,刺进现实的黑暗,并积极为底层的民众代言——

  因为哀伤“农夫之困”,对“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发出控诉;当看到“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时,敢于指责当权宦官“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即便自己穿上棉衣、享受“稳暖”之际,依然拥有“安得万里裘”“天下无寒人”的博大情怀。

  用诗歌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举动,让权贵者变色、执政柄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不久,白居易被贬江州。在浔阳江畔,诗人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感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自此,白居易的思想从“达则兼济天下”转向“穷则独善其身”。晚年的他“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对庙堂争斗、自身荣辱不再执着,而愈发追求自适、超然。

                                                                                                 (原载《解放日报》2023.7.25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