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隋坤:“考研神校”是怎么炼成的

(2023-08-23 00:08:00)
标签:

文化

隋坤

“考研神校”

是怎么炼成的

文摘报

分类: 自由典藏
隋坤:“考研神校”是怎么炼成的


“考研神校”是怎么炼成的


作者:  隋   坤    来源:《 文摘报 》2023年7月29日第8版



http://epaper.gmw.cn/wzb/images/2023-07/29/08/p9_b.jpg

    考研学子集中的西联教室


  中公教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考研报考总人数为474万人,其中山东省为441152人,名列全国第一。而作为山东省内考研率一直居高不下的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以下简称为曲师大),则被坊间称为“考研神校”。

  据齐鲁晚报报道,曲师大考研率在2005年达到了76%,2020年则突破了80%。

  相关专家认为,所谓“考研神校”出现的原因,既有学校和学生重视学历的主观因素,也有当下社会现状和就业形势影响的客观因素。

  备考的学生

  在曲师大曲园中间位置,有一处被学生称为“西联教室”的老建筑。这栋灰色的建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被曲师大师生们称为“精神图腾”。这里还有一个外号——通宵自习室。

  “其实‘通宵’的说法有点夸张,但西联附近从早上到凌晨,都有为了考研而苦读的身影。”曲师大毕业生黄女士回忆:“当时教室有一面灰墙被刷成了黄色,上面写着‘有光的地方,就有人读书’。”

  暑假中的西联教室内外依然有不少学习的学生。他们的书上填满了笔记,还有人在水杯上写着“星光不负赶路人”。

  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孙晓晓是位“00后”,准备升大四,暑假前“跟家里知会了一声”就留校学习了。

  说起考研的决定,她直言“从大一开始就下定决心了”。

  孙晓晓说,刚入学时,她在曲园见到了终身难忘的一幕。那年9月,天气还炎热,她在教学楼的走廊以及西联教室、图书馆前面看到了“密密麻麻”的考研学子。“几人宽的走廊里全都是坐在那里背书的师哥师姐,书和人堆满了过道,中间只留一人宽的空间供同学行走。”孙晓晓说,她仿佛又回到了高三,考研的种子也在那时彻底种下。

  谈及如今师弟师妹的学习状态,毕业多年的黄女士表示理解:“其实这些在曲师大都很正常。他们目前还不是学习状态最紧张的时候。”入冬后,尤其是临近考试前一个月,许多学生会在凌晨5点起床学习。每天天还没亮,曲师大的图书馆前就挤满了在寒风中等待开门的学生。“有学长说,上世纪90年代,图书馆的门曾因此被挤坏过。”

  高“考研率”是如何炼成的

  2014年,央视曾做了一期题为《高“考研率”如何练就?》的专题报道,其中将曲师大形容为“考研基地”。

  央视报道如此总结曲师大高考研率的原因:“因山东高考分数线高,许多高分考生被调剂到本省的双非院校,他们有意愿通过考研再次考取理想中的学校。”

  记者了解,曲师大在山东省内大学的位次并不低,是仅次于山东师范大学的师范类院校,部分专业也属于“本科一批招生”。2022年,曲师大在山东省的最低录取分超过500分,高过同年山东高考一段线。

  孙晓晓表示,她的大学同学当中少有人将曲师大当做第一志愿,更多是当做稳妥与保底院校的。

  2020年,曲师大教务处处长胡凡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生源结构来看,八成以上的曲师大学生来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他们承载着家庭的希望,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曲师大研究生处处长李兆祥曾对媒体表示:“每个人都想在社会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对农村出来的学生来说同样如此。而考研不需要靠任何人,靠自己努力就能获得一个优势地位,这无可厚非。”

  在曲师大毕业生苗女士看来,校方的支持与鼓励,是孵化考研热潮的原因之一。“即便放暑假,食堂依然有饭,图书馆和一些教学楼的空调仍不会停。学校尽力为考研学生创造好的备考环境,从侧面鼓励了学生考研。”

  也有网友猜测,曲师大坐落于孔子故里,深受儒学影响可能也是形成考研热的原因之一。

  “考研神校”争议

  不管自身愿不愿意,曲师大在坊间还是被打上了“考研神校”的标签。

  “考研神校不是一个学校,而是一类学校。”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教授杨光富对记者说:“这个标签的出现,代表了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有利有弊。”

  “考研对于某些特定学生来说也是重新选专业的机会,能让学生在未来就业时有更大概率进入适合自己的行业。其次,更多高学历人才出现,也有利于中国各行各业发展,以及为用工企业提供多层次的选择。”杨光富说:“综上所述,以曲师大为代表的考研学校的出现,背后即代表用工市场的新变化,也代表当下年轻人对学历的新认知。”

  至于弊端,杨光富认为,如果这类高考研学校过度重视考研,甚至有本科生出现逃课考研现象,这无疑影响了本科教育质量。这类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有较高的应试水平,但学术能力总体来说,相对偏弱。

  曲师大教务处处长胡凡刚并不认同考研生学术和动手能力差的推断。他曾提供这样一组数据:山东举办了八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曲师大获得了连续六届双料冠军。

  在网上,支持与批评的声音都有大量存在。

  “只会培养考试机器”“‘考研神校’的存在压缩了其他考研学生的机会”……批评者如是说。

  更多的网友则表达了支持:“这类学校不这样拼命学又能怎样?与名校拼学术资源吗?”“上进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况且他们的方法并不违反哪条规定。”“‘考研神校’的学生考研时与其他学生参加同一场考试,用同一场试卷,这是一场公平竞赛。”

                                                                                                                   (文中孙晓晓为化名)

                                                                                                                  (原载《新京报》2023.7.21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