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笔名与艺名

标签:
文化谭汝为笔名与艺名今晚报杂谈 |
分类: 自由点击 |

|
|||
|
|||
现代文人学者好用笔名,原因如下:一、特定历史、特殊环境下,作者不想暴露真实身份,于是就使用多个笔名。这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特别明显。二、囿于对某种文体的偏见,出版专著或发表学术文章用真名,而写普及性小文章则用笔名。现代著名作家的笔名影响深远,往往盖过本名。例如鲁迅(原名周树人)、茅盾(原名沈德鸿)、巴金(原名李沛甘)、老舍(原名舒庆春)、曹禺(原名万家宝)、冰心(原名谢婉莹)等。
与文人的笔名类似,过去的戏曲演员多有艺名。旧时演员拜师学艺,往往由师傅根据字辈选取艺名。其格式由“姓+字辈+其他字”组成。如京剧科班“富连成”的字辈为“喜、连、富、盛、世、元、韵、庆”,其中,“富字辈”有马富禄、谭富英等,“连字辈”有马连良、刘连荣等。
有一类艺名是观众对演员的美誉,常以擅长扮演的剧中人物取名。如“活武松”盖叫天,“活周瑜”叶盛兰,“活蒋干”萧长华,等等。这类艺名是一种荣誉性的外号。
有的艺名具有浓厚的承传宗师的色彩,通常在上辈艺名前面冠以“小”字。如浙江著名绍剧演员章宗义艺名六龄童,又称当代猴王,其子章金星艺名为小六龄童;评剧演员白玉霜的养女李再雯,艺名小白玉霜,等等。
有的艺名是根据演员正式登台演戏那一年的年龄取名,具有纪念意义。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七岁时就开始演戏,初出茅庐,身手不凡,故名七龄童,后谐音为麒麟童。
当代演员(包括广播电视主持人)的艺名,已渐与文人笔名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