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由评论
自由评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9,784
  • 关注人气:2,6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梅森:生活是一场写作的马拉松

(2023-01-27 00:12:40)
标签:

文化

周梅森

生活是一场写作的马拉

今晚报

杂谈

分类: 自由点击
周梅森:生活是一场写作的马拉松


写作是他的宿命,今年66岁的他至今坚持每天写作至少3000字

周梅森:生活是一场写作的马拉松


作者:张       原载:《今晚报》2022年12月24日第8版

http://epaper.jwb.com.cn/jwb/resfile/2022-12-27/12/7308828_zpws_1669122553237_b.jpg

  

       著名作家周梅森感慨于写作是他的宿命,今年66岁的他至今坚持每天写作至少3000字,“如果不写,就觉得生活空虚。”

  如此勤奋的结果,就是他的新作和新剧频频推出,继《人民的名义》《人民的财产》(电视剧名为《突围》)后,周梅森又一部重头作品——《大博弈》的小说、剧本和电视剧近日“全面开花”、同时面世。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周梅森透露自己正在创作一部法制题材作品,《人民的名义》主创制作团队在这部新剧再集结,而引起巨大反响的《人民的名义》也被韩国买走版权,将拍摄韩国版电视剧。

  周梅森表示,自己写作的立足点是他对这个时代充满了真挚的感激之情,作为“在场者”,他热切地关注着其中的种种变化,“生活是用不完的,题材是取之不尽的,所以,我创作的源泉也不会枯竭。”

  《大博弈》是酝酿了12年的“中国制造”故事

  《大博弈》围绕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老厂展开,讲述了孙和平等一批敢想敢干的企业家勇于拼搏亮剑的故事。

  有别于《人民的名义》和《人民的财产》,《大博弈》直面的是“中国制造”这二十多年来走过的艰巨、复杂又悲壮的道路。

  在周梅森看来,“中国制造”几十年来的崛起震惊了世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因此不能不正视。他说:“虽然很多人跟我说写农民、写工人看者寥寥,但我觉得,我们国家还是以农民、工人为主,他们是共和国的基础,文艺工作者有必要、有义务为他们做些东西。这些年,这类作品太少了,我就是要做这样的尝试。《大博弈》整个故事波澜壮阔,荡气回肠,我想这个作品可能会创造一种新的表现工业和改革的艺术形式。”

  而说起《大博弈》,还要提起周梅森创作于2007年的《梦想与疯狂》,《梦想与疯狂》可谓是《大博弈》的“基础文本”,讲述了一个资本时代呼啸而至,并以其排山倒海的力量改变人们生活和命运的时刻。

  周梅森说《梦想与疯狂》的创意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那是个令人难忘的时期,改革开放加速,资本市场雄起。2005年,上市公司湘火炬被地方国企潍柴动力兼并,市场为之震动。我由此开始注意资本市场。其时,恰逢股改,我也卷了进去,身不由己地成了‘中小股东代表、财经人士’,一不小心变成了股改的风云人物,差点被评为当年的经济人物,成了中小股民的代表和财经舞台上一个当红的博弈手。”这段不可多得的经历让周梅森创作了《梦想与疯狂》,“这部作品聚焦资本市场的股改,我当时对资本充满了厌恶,关注的是股改中一些大股东对小股民利益的侵犯,制造业只是一笔划过没有摊开写。”

  小说出版后,一家著名重装动力集团公司老总见到周梅森,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这位老总在最困难的时候曾远赴雅加达拓展市场,他发现当地鼠患严重,灵机一动,从国内购来老鼠药售卖,在当地很快就供不应求。他神采飞扬地说当时在雅加达售卖一包老鼠药的利润甚至超过一台小发动机。

  老总说得随意,周梅森听得有心。“我突然发现《梦想与疯狂》实际上是非常不完善的,我对资本市场的判断也是不准确的,那个时候个人情感更浓厚了些,以为股改一改就什么都好了,实际上是错误的。为了纠正这个错误,12年后我重写了《大博弈》,主线就变成了‘中国制造’的艰难起步和崛起,资本是为‘中国制造’的背景服务的。”

  周梅森曾去这位老总旗下的企业采访、体验生活,所见所闻让他受益匪浅:“这位优秀企业家丰富而成功的奋斗经历,为我打开了创作视野,我这才发现自己以前是本末倒置了,那场股改虽然是个历史的进步,但不能决定中国企业的命运。决定企业命运的是一大批像孙和平这样的企业家,是他们带领企业走出了困境,创造出一个个产业奇迹。于是,一个关于‘中国制造’的故事开始在我脑海里酝酿,12年后变成了这部《大博弈》。这是一个关于企业家和制造业的故事,又是一个关于资本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人的故事。一个人的心有多大,就决定了他能做多大的事业,就像《大博弈》中的这些主人公们。”

  热切地在现场关注时代的变化

  从1983年发表中篇小说《沉沦的土地》开始,周梅森笔耕不辍,创作了《人民的名义》《中国制造》《国家公诉》《绝对权力》等经典作品,让他骄傲的是,几十年来自己的创作都如行云流水,“没有哪一部作品,曾有过写不下去的时候。我从十四五岁开始喜爱文学、喜欢创作,一直到今年66岁了,我除了出差在外,每天都在写,不管是写小说还是写电视剧,总是每天3000字。对我来说,如果没有写作就会让我觉得生活无着无落的,不知道该干什么。幸运的是,我从没感到写作有什么困难。”

  对于令人羡慕不已的写作之流畅、轻松,周梅森归功于生活,“我写的作品都是当代生活,我又身在改革开放的时代生活现场,往往这个人物只要一活起来,我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就全调动起来了,所以,写作时没有什么困难。”

  周梅森多次感慨写作是他的宿命,“我天生热爱写作,几乎没有别的爱好,我做矿工的时候,爱好就是文学、写作,当我成了专业作家以后,我的爱好和我的职业融为一体了,我觉得我这一生是非常幸运的,尤其幸运的是又成长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么一个翻天覆地的大时代里。”

  下一部反腐小说 聚焦政法系统教育整顿风暴

  有人认为现在现实题材文学创作的一大对手就是来自网络的冲击,在网络写作的冲击下,读者阅读口味和感觉都发生了快速变化。周梅森表示,自己平常除了浏览新闻之外,很少看网上的文章,“你们说的文学作品也好,我说是写手的文章也好,我从来不看。”

  现实题材创作难,周梅森说自己的写作底线是不说假话,不参与虚伪的无底线吹捧。

  《大博弈》之后,周梅森正投入在一部政法整顿的题材中,他向记者透露,已经写了有半年,“最近这一两年,政法系统反腐风暴刮得非常猛,很多政法系统的干部落马,我目前在写的就是这个题材。因为我一直写反腐小说,所以这是我很喜欢的题材,这部作品暂定名叫《刀刃向内》,《人民的名义》主创制作团队将在这部新剧再集结。”

  生活对一些人来说,是诗与远方,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战斗,生活对于周梅森是什么?他回答说:“生活对我来说就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写、写,每天写,就像马拉松一样跑、跑,不断地跑,终点在哪里?终点在你生命停止呼吸的那一刻。” 

                                                                                                           ( 摘自《北京青年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