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牛:“开卷有益”的本意

标签:
文化司马牛“开卷有益”的本意今晚报杂谈 |
分类: 自由点击 |

“开卷有益”的本意 |
作者:司马牛
“开卷有益”语出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可见,“开卷有益”本意是劝人勤读书、多读书,是针对“无心向学”而言,并不会追究“卷”本身有无问题。这就如同说人必须吃饭,不吃饭就会营养不良,甚至饿死,这与吃对吃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不可随意混淆。 其实,大凡成语,无论源自历史故事,还是古诗文,都有其固定含意,对其理解既不能浅尝辄止、囫囵吞枣,也不能随意解读、脱离本意。“开卷有益”的本意既然是劝人多读书,从中获得知识的力量,寻觅人生的真谛,那么其中自然也有劝人读书要多动脑筋,要学会思考,读书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之意。正如南宋学者陈善所说,“读书须知出入法”,既要“知入”,更要“知出”。可见,“卷”本无辜,书的有益与否,抑或无益有害,责不在“卷”,而在书的作者、作家,更不在开卷者、读书人。对读者而言,读书获知明理,“开卷有益”,不读书不得益,这是毋庸置疑的。要求读书时明辨是非,谨防中毒乃至上当受骗,这是开卷者提高自身读书素养、能力、水平的问题。更何况,读书方法不当,读了消化不良,这是“开卷”之后的第二落点问题,也是另当别论的话题,与“开卷有益”成语无涉。 不可否认,当今市面上确有不少不好的书,读了,对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或许有害无益,这一方面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相信当代青年的智力、眼力和能力。不要杞人忧天。不要因有些书籍粗制滥造而对历久弥新的成语“开卷有益”置疑、存疑、质疑甚至废弃。这就如同把脏水与孩子一起泼掉了,岂不可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