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灵:书归正道

标签:
文化潘灵《王熙权书法作品集》书归正道都市时报 |
分类: 自由点击 |

外表谦卑,内心骄傲,这简直就是从苦寒地区走出来的人的写照,熙权也不例外。他出生在昭通城近郊的农村,兄弟姊妹八人,父母务农,家境贫寒,身为长子的他,过早地尝遍了生活的艰辛。熙权少时聪慧,人又上进,总想着鹤立鸡群,出类拔萃。但人穷志短,家里老人有了让他辍学务农的想法。原本孝顺的他,这次却没有听从老人。而是向父母提出,给他一分地,其余经济负担,自行解决。年少的他,自己独自经营一分菜地,精耕细作,硬是靠一分菜地的收入让自己读完了初中读高中,读了高中上大学,最后还拿了双硕士学位,成了励志榜样。
熟悉王熙权的人,都知道他性情温和,只有与他深交的人才能感受到他的执拗。他的身体里,藏着一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他打小喜欢写写画画,一段时间,绘画成了他的专业,但后来,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书法,并且将一份爱好发展成了事业。今天的王熙权,在商界是个成功的商人,有了财务自由,不被生存所困。但他却变得不轻松了,只有与他交心的朋党清楚,做一个优秀的书法家,已经成为了他人生最重要的追求。
熙权之书法,传承羲献居多,其间也能看出张芝、孙过庭、黄庭坚、怀素的影子,这与他青年时师从著名书法家刘月卯,拜其门下有关。刘月卯推崇神机畅达、魏晋风流之书风,这正契合了王熙权文心古意的追求,他们惺惺相惜,既是师徒,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这么说,正是刘月卯把王熙权引向了书法的正途。
书法,不仅仅是书写的技法,其最终要表达的,一定是人之心性。熙权是个商人,是区别于时代暴发户的有文化的商人,在商界,熙权自是孤傲而寂寞的,他只能靠书法来排解这孤独与寂寞,用书之法度来约束自己,让自己在商海中不失去航标,不迷失自己。熙权练字,刻苦用功,他把其叫功课,认为不能马虎一丝一毫。写,成了他生活的信仰。其实,但凡书法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写字写到最后,早已超越了书写本身,它成了一种慰藉,它成了一种依归,更是一种修行。对于王熙权来说,写是再造,写是脱胎换骨。古人在书写上体现出来的周到和细微,在王熙权看来,这已经不是技巧,而是一种道德。熙权到了这个高度,求字者甚多,但他从不应付而作。熙权说,每一件作品,其笔法、字法、章法都要出处!作为一个书者,熙权既是纯粹的,也是诚恳的,更是认真的。
熙权的书法,近年越趋成熟,在书法圈和社会上都有了好多名头。一介商人,把自己写成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省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这其中有多少甘苦和付出,怕只有他自己知道。熙权写字,海纳百川,相信有容乃大。他的草书,博取众家之长,大草主要取法张芝、王献之、黄庭坚,其中还能觅到祝枝山对他的影响。小草主要取法王羲之、孙过庭与王献之。笔法上既自然流露又潜藏很大的信息量。熙权还善工小楷,可写好几种不同风格的精致小楷。他的小楷,能看出王羲之对他的深远影响。熙权写字,法度形式皆好,能给人舒朗有序、笔法自然、水到渠成的感觉。他的书作,功力雄健深厚,品位格调高雅,已经达到了较高艺术水准。书出正道,必有正气。方方正正,堂堂皇皇,君子之风,跃然纸上。
艺术的道路漫长,无穷尽。熙权的书法,博采众家之长,但我以为,在遵循传统又吐故纳新大胆突破上,熙权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熙权是书家,也是商人,两个毫不相关的角色,都被他演绎得倜傥风流,相得益彰,这正是他人生的妙处。生存之上,是生活,生活之上,是艺术。熙权经商,经的是儒商,靠诚实和信用赚钱,其手法,跟写字如出一辙,没有花拳绣腿,也无花言巧语。本分、自尊、老实、忠厚、彬彬有礼。他,从本质上是一介书生,一个农民,相信一颗汗水一粒粮,相信真诚和实在的力量。
由此,书道与商道,在熙权这里,都是人生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