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培锋:苏轼兄弟“作弊”

(2021-04-29 23:23:11)
标签:

文化

张培锋

苏轼兄弟“作弊”

今晚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张培锋:苏轼兄弟“作弊”




苏轼兄弟“作弊”


作者:张培锋    原载:《今晚报》2021年4月29日第9版

  说完围绕北宋文豪欧阳修的一段故事,再说说北宋另两位大文豪苏轼(1037—1101)、苏辙(1039—1112)兄弟早年的一段趣事。

  苏轼、苏辙兄弟同年登第,少年得志,此后成为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大家,堪称宋代文坛一段佳话。不过,兄弟两人登第的关键时刻——参加秘阁考试时,也曾有过“作弊”行为,后人或为贤者讳,或以为无关大局,或压根儿不信有此事,大多不怎么提及。宋代的科举,虽不如明清时期那么规范,但也是相当严格的,最重要的考试称为“秘阁试六论”,很难通过。考试要在一天之内,写成六篇文章,每篇不少于五百字,而且是闭卷进行,不能翻书查资料。

  苏轼、苏辙当年参加的秘阁六试的文题依次是:《王者不治夷狄论》《刘恺、丁鸿孰贤论》《礼义信足以成德论》《形势不如德论》《礼以养人为本论》《既醉备五福论》。范围很广,经、史、子、集无所不包。试题一方面考察考生的论辩能力,另一方面也考察考生的记诵能力,对所出题目要点出“来历”,类似后世八股文的“破题”,题破不好,就很可能写偏。

  据蔡鞗《铁围山丛谈》卷二记载,考试时苏轼对一题的出处不能明了,于是对案长叹,并看看苏辙。苏辙会意,他“把笔管一卓,而以口吹之。坡遂悟乃《管子注》也”。笔管的“管”让苏轼联想到《管子》,用口一吹,让他想到“注”,出处一明,于是文思泉涌。俞文豹《吹剑四录》又记载一事:在撰写《礼义信足以成德论》这篇时,苏辙又想不起出处了,苏轼会意,“厉声索砚水曰:‘小人哉!’子由始悟出‘樊迟学稼注’”。原来,“礼义信足以成德”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篇·樊迟学稼章》的包咸注。《论语》记载,樊迟请学稼。孔子很不满意,说了句“小人哉,樊须也”。苏轼在要求监考者给自己的砚台加水时,似乎随口说了句“小人哉”,让苏辙恍然大悟,于是也文思泉涌起来。兄弟两人同试的《礼义信足以成德论》有幸存世,一篇见于《苏文忠公全集》卷二,一篇见于《栾城应诏集》卷十一,两文确实都点出了“樊迟学稼”这一来历,文笔都相当出色,有兴趣者可以读一读。

  宋代的监考措施确实不够严密,比如不应将兄弟两人安排在同一考场,应该规定不能出现与考试无关的小动作,更不能说话等等。但我以为,苏轼、苏辙兄弟“作弊”完全无损于他们的英名,放上两个庸人,就算把《管子》《论语》原书拿过来让他们抄,也抄不出《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两篇好文章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