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林丽:唐代的“高考满分作文”

(2021-02-23 19:25:15)
标签:

教育

郭林丽

唐代的“高考满分作文

今晚报

杂谈

分类: 自由点击
郭林丽:唐代的“高考满分作文”


唐代的“高考满分作文”


作者:
郭林丽   来源:《今晚报》2021年2月19日第16版

http://epaper.jwb.com.cn/jwb/resfile/2021-02-19/16/3648001_zpws_1612357007866_b.jpg
清代外销画《中国人物服饰器物》中的状元形象。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来自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这首诗是钱起在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是一篇真正的“高考满分作文”。

  试帖诗:“应试之作”

  此诗题为《省试湘灵鼓瑟》,“湘灵鼓瑟”是考题,“省试”是考试类型,“省”指“尚书省”。考试原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后改由礼部侍郎负责。由于吏部与礼部均属尚书省,遂都称为省试。

  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虽多,但方法却只有五种,即口试、帖经、墨义、策论、诗赋。学子在考试时写的诗,就叫应试诗或试帖诗。

  一句诗成就才子名

  考试题目为“湘灵鼓瑟”,出自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湘灵鼓瑟”来自于一个哀婉的传说:相传舜帝出行巡视南方时死去,葬于苍梧山。他的妃子哀伤过度,投湘水自尽,化作湘水女神,常常在江边鼓瑟来表达哀思。“湘灵”即指传说中的湘水女神,诗题本身带有悲哀伤感的色彩。

  “湘灵鼓瑟”这个故事,在当时几乎人尽皆知,故考生们答题多缺乏新意,大都将主题设定为用舜妃对舜帝的忠爱比拟臣子对君主的忠心。

  而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诗云: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作为一首试帖诗,“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诗人开篇即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云和”是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载有“云和之琴瑟”。“帝子”一句,暗用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诗意,描写湘水女神翩然降落湖水之滨,她愁容满面,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如泣如诉的哀伤乐曲。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一句,运用典故,“冯夷”是传说中的河神名,“楚客”一说指屈原,一说指远游的旅人。水边动听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然而一个“空”字,表明他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而那些像屈原般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却心有戚戚,懂得了湘灵的悲哀,却不堪承受这样的凄楚。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金”指钟类乐器,“石”指磬类乐器,瑟声悲苦的音调使坚硬的金石类乐器也为之凄楚;“杳冥”指遥远的地方,瑟声清澈响亮,响遏行云,仿佛可以传到那极高极远的苍穹中去。“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瑟声传到苍梧之野,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山上的白芷也吐出芬芳,与瑟声交相应和。这四句诗,作者着力渲染瑟声的感染力,仿佛弥漫在天地间,使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写凄苦的瑟声穿过流水,经过潇湘,挟着悲风,吹过八百里洞庭,使境界更加凄美壮阔。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将湘灵的哀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令全诗增彩的是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堪称神来之笔。诗歌在乐曲最精彩的部分突然作结,出人意料;同时又将读者从虚幻浪漫的想象世界中猛然拉回现实世界,更有恍若隔世之感。“曲终人不见”,呼应开头,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作结,首尾呼应。“江上数峰青”,以景结情,余音不绝,曲终人散之后,只见一川江水,几峰青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全诗紧扣题旨,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又能驰骋想象,天上人间,虚幻现实,信手拈来。舜妃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对舜帝的哀怨和思慕,都融化在这水天迷茫的音乐世界里。

  钱起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在唐玄宗天宝十年(751)进士及第。在仕途上,钱起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有《钱考功集》。

  钱起在诗坛的声名和成就都与“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密切相关,这也成为钱起的代表诗句。苏轼有一首《江城子·江景》词,下阙词云:“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此词下阙即化用钱起诗句,亦可以看做是钱诗经典化的重要历程。

                             

                                                                                                    (摘自《北京晚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