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滨:司马迁是不是宦官

标签:
文化刘江滨司马迁是不是宦官今晚报杂谈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因搜集明代大太监魏忠贤的有关资料,网购了一本《第三性世界——中国太监考》(东方出版社)阅读。忽然有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汉武帝时人才辈出,宦官中也出现了两个名垂千古的人物:李延年和司马迁。” 天啊,司马迁啥时成了宦官? 书中接着写道:“司马迁终于以超人的意志完成了‘千古绝唱’的《史记》。《史记》是史学上的一座不朽里程碑,司马迁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史学家之一。他也是宦官史上最有贡献的人物之一。”读到最后还有一句话:“说来也巧,太监与文士都尊崇司马迁。清代,太监每年都要拜祖师爷——司马迁,以司马迁为太监的骄傲。” 作者言之凿凿,我却疑窦丛生。读了半辈子书,居然第一次听人说司马迁是宦官。这太颠覆了!我所熟知的史实是,司马迁作为太史令为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予宫刑,也称腐刑。宫刑作为刑法虽然和太监阉割手段同一,却并不意味着受了宫刑一定要做宦官,这是两码事。是作者违背常识,还是我的一贯认知有误? 在我的观念里,一向认为太监是一个身体残缺、人性扭曲的种类,鲁迅也说过:“中国历代的太监,那冷酷险狠,都超出常人许多倍。”不男不女,阴阳怪气,心底阴暗,贪婪狡诈,恐怕这是太监给人的符号化的普遍印象。把伟大的司马迁归入太监行列,无论如何让人感情上难以接受。 何谓宦官?古代专为君主帝王及至亲服务奴役的内侍人员。东汉前宦官有阉人,也有士人,为绝其秽乱宫闱之虞,东汉始全部为阉人。到了明代,人们尊称宦官主官为太监,太,大也;至清,太监成了宦官的通用名称。 司马迁是宦官吗?其实欲知真相并不难,认真读一读班固的《汉书·司马迁传》和司马迁《报任安书》即可知晓答案。 我们知道,司马迁受刑前在朝廷做太史令,是一名史官。那么受刑之后呢?《汉书·司马迁传》云:“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中书令是汉武帝晚年设立的一个职务,“武帝游宴后庭,故用宦者”,负责起草皇帝的政令、诏书、文件等,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大秘,位于宰相之上,故谓“尊宠”。这或许是汉武帝良心发现对司马迁的一种补偿,但同时也证实了司马迁“宦官”的身份。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一篇血泪交迸、激情淋漓的痛诉书,直陈他的悲惨遭际和心灵隐秘,也将其宦官的事实表露无遗。他在痛陈宫刑乃奇耻大辱之后,又举例历数宦官地位的卑贱:卫灵公和宦官雍渠同乘一辆车,孔子以为是一种侮辱,便离开卫国去了陈国;商鞅因为通过姓景的宦官谒见秦孝公,贤士赵良感到寒心;宦官赵谈陪坐在汉文帝的车上,袁丝为之色变。自古以来莫不以之为耻,“夫中材之人,事关宦竖,莫不伤气,况慷慨之士乎!”显然,司马迁言宦官之耻是感同身受的切肤之痛。文中还有一句:“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何谓“闺閤之臣”?“闺閤”,也作“闺阁”,台湾《中文大辞典》谓:“‘闺阁’谓内室也。‘闺阁之臣’阉官也。”司马迁坦承是宦官,与他担任中书令之职是相吻合的。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是《报任安书》中最有名的一段话。作为“刑余之人”一直担任中书令。如若其言“垢莫大于宫刑”引为大辱,那么中书令这个在别人看来“尊宠”的桂冠,却更是他精神屈辱的铁帽。司马迁忍受着双重的重荷和耻辱,完成了旷世巨作“史家之绝唱”《史记》。 司马迁当过宦官又如何?依然丝毫无损我对这位历史巨人的景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