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聿:诗人的导师都是有脾气的

标签:
文化子聿诗人的导师都是有脾气文摘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诗人的导师都是有脾气的
作者:子
聿
来源:《 文摘报 》2020年10月10日第5版
唐宋时期的文人,很像我们今天的明星,身上光彩熠熠。可是回想他们“出道”时的那些经历,尤其是导师那一句“我选择你”,得来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李白的导师叫贺知章,就是“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贺知章。别看传世作品不多,但是人家在文坛的地位那绝对杠杠的。还有就是资格老、官位高,他说一句话,可是相当有分量的。
贺老师十分重视人才,在年轻一辈的诗人中,贺老师一眼就看上了李白。那一年李白四十二岁,初入长安,执拗又傲气的他不想通过考试来获取功名,却又想凤池列位,施展才华。幸好他遇到了贺知章。当时的贺大人已经是八十四岁的高龄了,某日在路上与闲游的李白相遇,一点也没有架子,与李白攀谈了起来。当他读到李白的《蜀道难》时,直呼李白是仙人下凡,从此李白有了“诗仙”的雅号。但是仅凭诗作得棒就能得到贺老师的推荐吗?不行,想要贺老师为你转身,你还得有一样本事,那就是酒量必须惊人。
据说那天两人在小酒馆里喝到昏天黑地,聊到上天入地,直到结账时才想起来两个人都没带钱。贺知章二话不说,就要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作为酒钱。李白作为后生哪能让贺老师破费,赶紧上前阻拦。贺知章大笑说能与李白对饮,区区金龟又算得了什么呢?
没过多久,贺知章便在唐玄宗面前大赞李白,李白被任命为翰林院供奉。
王维的导师更厉害,是唐玄宗的亲妹妹——玉真公主。王维去参加选秀的那一年,据说是有黑幕的。诗人张九皋已经通过关系被内定为本次殿试的第一名了。这个消息对王维的打击很大,险些做出退赛的打算。幸好,他遇到了岐王李范。李范为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在殿试到来之前准备好清新隽永的诗作十首,再谱一曲能够动人心弦的琵琶曲,或许能够改变局面。
几日后,李范把王维引荐给当时唐玄宗非常信赖的玉真公主,并把那十卷诗交到了公主手中。公主读罢惊叹不已,原来这些诗公主早已读过,本以为是古代贤人所作,没想到竟是眼前这个青年才子所为。但是堂堂公主必须要端一端导师的架势才行,随口问了一句:“你还有别的本事吗?”
她以为王维只会作诗,再拿不出什么别的本事了,没想到,王维当场为玉真公主弹奏他新谱写的《郁轮袍》。动人的旋律和卓越的琴技深深打动了玉真公主,在场的所有人也都为之击节赞叹。再后来,我们都想到了,原来的内定被取消,王维蟾宫折桂。你看,不留一手绝活儿行吗?
那一年,主管大唐新闻出版工作的著作郎顾况大人正在官署里不停地批阅公文,审核来稿。这时,下属敲敲门走了进来,说门外有一十六岁的少年求见。顾大人看看下属,又看看桌上的公务,暗示不见。下属只好又结结巴巴地说:“是徐州白大人的公子。”“传进来吧。”顾大人说。
少年走进来,向顾大人施了礼,恭恭敬敬地递上了自己的诗稿。顾大人看了看少年,又看了看诗稿的封皮。封皮上工工整整地写着三个字——白居易。居易?顾大人撇撇嘴,心想一个十六岁的毛头小子能写出什么花样来,便冷着脸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别看你名字叫“居易”,京城的米不便宜,留下来可不容易啊。这话语里的戏谑成分,白居易听得明明白白,但他没有说话,还只是规矩地站在一旁。
顾大人捧着白居易的诗稿,漫不经心地翻开了第一页。突然,顾大人的眼睛里亮了一下,刚才的疲惫和不耐烦的神情也一扫而光,走到白居易面前用极慈祥的语气对白居易说:“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能写出这样的诗句,留在长安又有何难?叔叔之前是跟你开玩笑的。之后,顾大人逢人便大赞白居易的诗,很快,少年白居易便名震京城了。
让顾大人眼前一亮的那首诗便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说来,只有柳永命不好,因为他遇到的导师太玻璃心了。故事是这样的。柳永参加考试一连几年都没有考中,灰心丧气,填了一首《鹤冲天》来宣泄心中的不满。尤其是结尾那句“何要浮名,且去浅斟低唱”,真是疏狂啊,把大宋的功名说得一钱不值。
说好的不再考试了,可是考试又是那时候文人唯一的出路,所以几年之后他居然又出现在了考场上。人生永远比电视剧还狗血,这一次,他居然考上了。也许有人要问,考上了怎么还狗血呢?因为接下来要面试他的导师——宋真宗早就读过他那首蔑视功名的《鹤冲天》了。
宋真宗看看考卷上柳永的名字,又想想那首词,恨得牙根直痒痒,大笔一挥写下八个字——且去填词,何要浮名。柳永便被朝廷彻底封杀了。所以你看,诗人也并非都如我们想的那样,只有潇洒、豁达和风流,扎心的事,数不胜数。尤其是出道这件事。当诗人也没那么容易,每个“导师”有他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