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晋如:唐宋八大家的由来

(2020-04-25 12:00:52)
标签:

文化

徐晋如

唐宋八大家的由来

今晚报

杂谈

分类: 自由典藏
徐晋如:唐宋八大家的由来

唐宋八大家的由来


作者:徐晋如     原载:《今晚报》2020年4月23日第12版


  骈文重辞采,古文重结构。但是,光有好的结构,也并不一定就是好的古文。古文在修辞上也有其格律的讲求。古人所谓古文不可入时文帖括语,不可入小说俳诨语,不可入汉人笺注语,不可入宋儒学案语,这些都是古文的“律”,也即不可凌犯的戒条。至于说到古文的“格”,也即这一文体所宜到之地步,则也有它在修辞上的主张。韩愈有惩于骈文用词,多有雷同,倡导“唯陈言之务去”(《与李翊书》),其意思是文中凡三字以上连用在一起为古人曾用过者,皆不可用。前人称韩文造语至工,即因他务去陈言,出语生新,这正是韩文能泽被后世,成“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根本原因。宋黄庭坚《与洪驹父书》谓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这是强调杜诗韩文的渊雅,强调杜、韩在创作过程中对前贤作品的继承,而杜诗韩文自铸伟词的一面,黄氏却未论及。

  古文的高标,始则尚西汉,李清照论词,就说“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西汉作者,如贾谊、董仲舒、司马迁、扬雄、刘向、班固,莫不高古朴厚,初无意于文章,而文章自高,是所谓天籁之文。自南宋后,渐尚近世之文。陆游《老学庵笔记》云:“建炎以来,尚苏氏文章。学者翕然从之。而蜀士尤盛。亦有语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至明代,人们心目中已形成了“唐宋文”的概念,其后再学古文,一般都是从唐宋文入手,这是因为唐宋文有法度,学者易循途而入。

  今天我们一说古文,第一时间想起的,必定是“唐宋八大家”。八大家指唐之韩、柳,宋之欧阳修、王安石、三苏、曾巩。唐宋之善古文者,当然不止此八家,而所谓“大家”,是相对“名家”而言。明人胡应麟解释说:“偏精独诣,名家也;具范兼镕,大家也。”(《诗薮》外编卷四)所谓大家,对后世作者而言,具有典范意义,而又能镕铸不同风格,精擅各种文体或文类。大家之文章,必须是宜于仿习的。宋人吕祖谦的《古文关键》,第一次专选了八家之文,其目的是指授后学,俾习文之士得以仿作。但他所选的八家,有张耒,而没有王安石,他也没有明确提出八大家之说。

  一般认为到元代朱右那里,才有唐宋八大家概念之成形。朱右编《唐宋六先生文集》,所选为韩、柳、欧、王、曾及三苏之文,但他认为三苏实为一家,以苏轼作为三苏的代表,故曰“六先生”。此后明人唐顺之编《文编》,只选唐宋这八家的文,但都没有特别提出唐宋八大家的说法。真正明确提出唐宋八大家之说的是明人茅坤。其所编《唐宋八大家文钞》,第一次明确了唐宋八大家的名号。

  何以明人会特别提出唐宋八大家之说?何以清人论唐宋文,亦皆对明人的说法遵行不悖?原因是明清人科举考试最重要的是八股文,即所谓的“时文”,时文最注重文章的结构,而唐宋八大家在结构上最精妙,最便于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