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乔生:关于人品

(2020-03-16 12:16:33)
标签:

文化

时评

沈乔生

关于人品

今晚报

分类: 自由典藏
沈乔生:关于人品

关于人品


作者:沈乔生   原载:《今晚报》2020年3月16日第8版


  近来,我写一篇文章,提到当年对胡风的迫害。就有朋友发信息给我,说胡风自身品行如何如何。胡风是和鲁迅走得很近的人,以鲁迅识人的眼光,对这个“学生”就一点没有察觉吗?说真话,我对“人品说”从来不笃信,遑论口口相传的。

  前几年见过网上一篇文章,专讲作家人品的,提的都是世界级的。什么托尔斯泰冷酷无情,他的亲兄弟生病了,他宁愿挥霍浪费,也不肯拿钱出来替兄弟看病;巴尔扎克总是赖账,拿了稿费也不还钱;雪莱冷酷无情……还提了不少人。我看着就不舒服,一览而过,现在回忆不起多少了。

  我不明白,罗列这些有什么意义。我只知道,托尔斯泰写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巴尔扎克写了一整套《人间喜剧》,雪莱是伟大的诗人。“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就是雪莱的诗句。

  先不说这些大师们的劣迹几分真几分假,直说吧,我甚至认为,作家人品有毛病不见得都是坏事,也许正因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些特殊的“毛病”,所以作家看待世界的眼光和常人就很不一样,他们就会以特殊的心理,特别的手段来描述社会和人性,达到常人不能发掘的深度!

  甚至可以武断地说,杰作就是这么诞生的。

  生活中,我们都喜欢牡丹、郁金香,喜欢它的鲜艳、娇美,那我们就不喜欢熏衣草、艾草了?它们虽不似前者那么怒放,也都有自己的姿态和用途,合起来就是大自然的全部。

  不过,有些恶传我是非常不悦的。有人曾经发信息给我,说华盛顿专门喜欢剥黑奴的皮做靴子,说林肯随意吊死印第安人。我自己查了不少资料,还请一个美国通查外文资料,都没有这类记载。我就给发信息的人回话,华盛顿是第一个打下天下不愿坐天下的人;林肯立志解放黑奴,提倡人人平等。这都是划时代的伟业。为什么不造别人的谣,偏偏造他们的谣?

  由此看,有些人品劣迹根本就不存在,是杜撰的。可以说,不是被编造者有毛病,恰恰是编造者心里有病!

  话说回来,作家们是一个特殊人群,他们中间有人品问题是很可能的,太正常不过了。如果你一旦遇上了,大概未必愉快。比如有段时候,新派诗人的声誉不好,居无定所,生活邋遢。就有人戏言,如果要害一个人,就不断向他介绍诗人做朋友。算是个冷笑话吧。

  这么看,钱锺书是明白人,他说,你吃了鸡蛋,何必一定要见那只生蛋的老母鸡?所以,我们看了小说、看了诗歌,大概无须去找原作者,这样,即使他人品有大毛病,也与你无碍了。

  说我自己,活过六十多个年头了,一路走来,朋友不少,大部分人都觉得我热情、随和、宽容,却颇有些自负。作家还是要靠作品说话,作品是写给天下人读的。人品却只是自己晓得,只有你周围的人晓得。

  有时候遇上一人,众人都说他俗不可耐,我也觉得差不离,就想,他形成这样总有他形成的原因吧,少交往就可以了。不巧碰上了,打个拱,呵呵哈哈哈。

  我还有一个念头,在有关人品方面,谁活得长谁就有“优势”。比如一个人活到九十多岁,甚至百岁了,他周围的同龄人都过世了。现在后辈记者来采访他,问起当年的张三李四,那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他说张三狂妄自大,张三就是狂妄自大了,他说李四自恋,李四就是自恋,后辈们知道什么呢?被评论的人都不在人世了,还不是听他的。如果年轻时他对张三李四就怀有偏见呢?或者那时产生误会,却一直没有解释清楚呢?或者看同一件事情的角度不同,看出“金银盾牌”了呢?

  所以,对于有关作家人品的话,我都是笑着听,听过就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