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栖:如何“体面地老去”

标签:
情感沈栖如何“体面地老去”今晚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
作者:黄亚香 |
民政部官网发文提供的数据显示:80岁以上老人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概率是40%;80岁以上老人中,半失能和失能者超过一半。该文指出:“养老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失能以后有人照料”,径直戳中了老年恐惧的痛点。
目前,我国养老问题之严峻,首先就在于老年如何安然地度过失能期。中国几千年形成的文化,讲究的是在血缘延续中生存,父母让我们享受了生命的权利,我们就要尽到作为一个生命最基本的责任——赡养父母。古贤提倡“孝有三”,即:“大孝尊亲”“中孝勿辱”“下孝能养”。赡养父母不仅是其健康时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更在于其失能时,也能获得子女的尽力照料。失能期老人并非指望子女的经济资助,而首先在于感情和情绪的需求,诸如陪伴、探望、聊天以及辅助性照料。倘若以此来衡量现今子女的“能养”,相当一部分为人儿女者是达不到“下孝”要求的。在我看来,鉴于子女精力和时间有限,雇用保姆照料失能父母也不失为良策,亦不悖“下孝”。
中国早已进入老龄社会,大概率的老年失能,这是人类未曾面对过的大事。中国老龄科学研究负责人说:“从失能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来看,他们从家庭以外能够获得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社会性关心和帮助失能老人,这是我国民政部门的“短板”。虽然我们建立了志愿服务制度(不少街镇为独居的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服务)、普设了老年保健护理机构(敬老院的规模日趋扩大),但供需之间仍极不平衡。
比尔·拜瑟韦在《年龄歧视》一书中说:“失能老人不能被社会隔离开来,成为异于‘我们’的‘他们’。”只有当失能老人不再被视为“他们”,而是被认为平凡普通亦如“我们”,在这个世界里才能“有尊严地活着”,最终“体面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