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人耐力越大,能耐越强

(2019-07-29 00:02:16)
标签:

文化

京博国学

一个人耐力越大

能耐越强

今晚报

分类: 自由点击
一个人耐力越大,能耐越强


一个人耐力越大,能耐越强



作者:
京博国学   来源《今晚报》2019年7月26日第15版

  每一个小有成就的人,自身大都是一部奋斗史,他们身上的特长各有不同,但“坚持”是一个共有的品质。

  正如马云所说:“今天会很残酷,明天会很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大部分人会死在明天晚上。”

  其实一个人最大的能耐,便是能耐得住。

  坚持,是最好的品质

  在充斥着各种成功学的今天,少了许多稳扎稳打的功夫人,多了一些投机取巧的侥幸之徒。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菜根谭》中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要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是经年修行的积累所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则是刻苦修习的结果。

  明朝宋濂,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主修《元史》,参加了明初许多重大活动,参与了明初制定典章制度的工作,颇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

  而宋濂年幼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但他苦学不辍。即使冰天雪地,北风狂吼,砚台里的墨都结成了冰,宋濂仍不敢有半点松懈,借来的书坚持要抄好送回去。

  面对贫困、饥饿和寒冷,他不以为意,不以为苦,努力向学。

  成年以后,宋濂更加渴慕圣贤之道,常不顾疲劳跑到百里之外的地方,寻找自己同乡中那些已有成就的前辈学习。

  宋濂求学时,每每侍立在老师旁边,手里拿着儒家经典向他请教,俯下身子,侧耳细听。有时候,老师对他提出的问题不耐烦了,就大声斥责他,他则脸色更加恭敬,礼节愈加周到,连一句话也不敢说。看到老师高兴的时候,就又去向他虚心请教。

  正是宋濂能忍受穷苦,具有持之以恒、勤而不辍的精神,才得以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

  宫崎骏在他的作品里曾说:“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

  我们虽然没有“搬山填海”的能力,但却要有“愚公移山”的决心和耐心。

  一个人最大的能耐,就是耐得住

  自然界的植物身上有某些性状被称为抗逆性。一般人不知道的是,抗逆性又分为避逆性和耐逆性。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避逆性很高,耐逆性却不强。

  他们频繁地更换目标,付出一点努力就感动了自己,轻言放弃。理由无非是累了,都这么“久”了还不见成效,够了。

  人性就是如此,碰到问题遇到挫折时,第一反应不是去解决去克服,而是去躲避。“避逆性”的确很高,但“耐逆性”却几乎为0。

  这是个浮躁的年代,人也浮躁。所以想要幸福到来,也不愿意花上几秒等一等。

  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写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所有大人物在经历挫折之前都是小人物。小人物之所以能成长为声名赫赫的大人物,是因为他用他的耐心和毅力磕死了“命运”。

  在困境中应做到“坚持”与“耐得住”,下一步便是柳暗花明。

                                                                                             (摘自《民生周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