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阅读与悦读

标签:
文化孔明阅读与悦读今晚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先说阅读。读有被动的,也有主动的。被动不言而喻,不得不读也,最典型的就是上学读书。这样读的结果可能使一些人读出了兴趣和快感,读出了境界和视野,不知不觉变被动为主动了。但与此同时,也可能使一些人逆反,看见书籍就头疼,一旦读书围墙被拆除,基本上就与阅读再见了。 再说悦读。读书入门了,尝到甜头了,自得其乐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就像早晚要刷牙、饭后要散步、睡前要泡脚一样。古往今来,都有一个群体,叫做读书人。读书人未必以读书为生,却会以读书为乐、为雅、为精神寄托,甚至如饥似渴。着迷了,就变成书迷了;痴迷了,就变成书痴了;嗜书如命了,就变成书虫了。读书读出心灵的喜悦,就应该算悦读吧? 提倡悦读,可谓用心良苦。古往今来,读书似乎一直沾着一个“苦”字,一些读书故事也多半是“苦”的典型,如“车胤囊萤”“凿壁偷光”,还有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股”,很励志,但不好玩。那样读书,真是“苦其心志”,苦不堪言。旧戏词里有句老套话,曰:“十年寒窗,铁砚磨穿。”只一个“寒”字,就能想象“苦”的程度。但说来道去,那个“苦”指的是读书条件,而非读书本身。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相信这话,苦又何足道哉!读进去了,应当“乐亦在其中”;如果读出功名了,那就苦尽甘来了。 就字面而言,悦读与阅读似乎有云泥之别,但就读书本身而言,又似乎没有本质的区别。显而易见,怎样才算悦读呢?是否把阅读叫悦读,就是悦读呢?是书的本身能令人心灵愉悦,还是读的过程有愉悦心灵的法门?阅读是个体的,就像饭要自己吃、水要自己喝一样,这个过程是否愉悦、能否愉悦,只能扪心自问了。悦读不是阅读的理由,而是阅读的结果之一。爱读书,读的过程便快乐;不爱读书,读不进去,读书便无快乐可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