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景云:读小说与读史书

(2019-06-04 22:54:05)
标签:

文学

张景云

读小说与读史书

今晚报

分类: 自由典藏
张景云:读小说与读史书


读小说与读史书


作者:张景云   原载:《今晚报》2019年6月4日第12版

  小说《三国演义》,不知读了多少遍,里面的人物、故事情节耳熟能详。特别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儒家和兵家文化的典范——诸葛亮,其身上闪耀出的忠贞和智慧的人性光芒,令人钦佩。作为一代名相,他几乎是完美的。作者还在书中介绍孔明先生能夜观天象,呼风唤雨,预知未来。用鲁迅先生的话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其实《三国志》中的诸葛亮,并不全如《三国演义》里所描述的那样,在他二十多年职场生涯中,既有让人交口称赞的功绩,也有令人扼腕叹息的失误。

  想起武侯祠里的一副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是清人赵藩,针对当时四川总督岑春煊的苛政有感,发思诸葛治蜀之幽情,让后人汲取当年诸葛亮治蜀的经验和教训。武侯祠里的诗词和对联,多为缅怀和颂扬这位贤相之作,但这副对联,在肯定诸葛一生的同时,也指出他治蜀的遗憾之处,读后令人深思。

  “攻心”,从揣摩人心思的角度说,就是心治;而“审势”,在思考和分析时局上,就是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诸葛亮在“七擒七纵孟获”中,听取了参军马谡的建议,采取“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战术,取得预定的效果。而在后来的“审势”方面,诸葛亮凭主观意志,急于求成,客观因素考虑得少一些。按照当时蜀弱魏强的国力情况,蜀国不具备出兵伐魏的条件。而继承儒家忠君思想的诸葛亮,一直把“兴复汉室”作为一生追求的夙愿。特别是刘备病逝后,他为报答对“先帝”知遇之恩,让本该休养生息的蜀国,开动了战争机器,不顾本国粮食匮乏、兵源不足、交通不便的现实,毅然决然出兵北伐——“六出祁山”,耗尽蜀国的人力和财力,却没攻下一座城池。最后,由于过度劳累,使他过早离世,给蜀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由此看来,如果不能做到客观的“审势”,在“宽严”方面拿捏得再好,也会“皆误”,最终改变不了蜀国的城池被过早攻破的结局。

  小说是一种艺术,对人物有虚化和升华的成分,其塑造的典型可能是一种理想性人物;而史书纪实,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更加立体而真实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