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自由评论
自由评论 新浪个人认证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36614积分
  • 博客访问:234,420
  • 关注人气:2,602
  • 获赠金笔:4909
  • 赠出金笔:6439
  • 荣誉徽章:资深博主兑换图片博主服务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看完狼图腾,我愿成为一条狼

(2018-12-20 21:18:56)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转载]看完狼图腾,我愿成为一条狼

       读书,有时候还真的需要了解一些历史背景。比如说,这部《狼图腾》就是在中国最混乱的那个时期大背景下,所描写的一部关于狼的精神图腾的故事。
                                     ——题记

  一方面,书中不乏很多关于对中国历史和政治变革的思想观点。特别是最后一篇关于狼图腾的讲座与对话。几乎把我早已忘记的那些历史课本从头到尾串联了一遍。

  跟着作者的思路和理解,一路从黄河流域的发展,北京猿人的出现,经过石器时代来到炎黄二帝对抗蚩尤一族,武王伐纣到烽火戏诸侯,春秋战国打到秦朝统一,大汉王朝的文景之治到唐朝的贞观之治,历经宋元明各各朝代的混战一直打到清朝的康乾之治。

  这之间很多理论和思想都是极其颠覆当年我那位历史老师的应试教育,有些甚至连我都开始怀疑这是不是要重写历史的节奏。如果当年上学时就得以看到此书,说不定我会更加认真的学习历史研究历史。

  子曰:“看不透过去的人,同样望不见未来。”

  虽然感觉作者对中国的儒家学说和龙图腾有部分偏见,但不能否定他的这种游牧民族性格和狼图腾的观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惜本人对历史不是很精通,无法细细考证。但通篇读下来,逻辑吻合前后合理,倒也是很有让人信服的力量。

  比如说到的战斗性格和劳动性格的对比。世界上劳动量最大的工程——万里长城,仍是抵挡不住世界上最小民族蒙古族的骑兵。光会劳动不会战斗,用文中的比喻那就是阉马,任劳任怨任人骑。没有狼的那种勇猛进攻不死不休的气势和精神。

  我们自小接受的教育也是如此,劳动光荣,勤劳致富。这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一大优良传统。但盲目的劳动并不是万能的,劳动之中也有奴隶劳动,专制劳动,做牛做马式的封建劳动。这种劳动最得奴隶主大资本家的喜欢和赞美,自己不劳动,只靠着剥削他人劳动成果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比如我们如今社会上的富二代官二代他们的老子老爹们。

  而且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些东西都不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比如劳动创造不了和平、安全、巩固的国防;劳动创造不了自由、民族、平等的制度。不会战斗的劳动者,只是苦力、顺民、家畜、牛马。自由民族平等不可能成为他们的战斗口号。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勤劳、劳动历史最长、并且从未中断过的华夏人民,却创造不出劳动历史短暂的西方民族所创造的现今发达文明。

  书中很多关于国家政治改革、环境恶化、历史源头、民族大义、游牧农耕生活方式等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说是颠覆了三观,但也是让我真正的开了眼界,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草原,不一样的狼。

  另外,在读到书中252页的时候,有一段主角们讨论草原蒙古马的片段。是关于草原、狼、马、牛羊、黄沙等物种的食物链问题,也解释到为什么在马背上的民族不把马作为自己的图腾,却反而把马的敌人狼作为图腾的问题。这一篇章的思考,让我想起前些年认识的一个不算熟的人。暂且叫他C先生。

  C先生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私人企业工作,据他所说,那是一家处在创业发展期的公司,整天都有干不完的工作,连老板也经常跟着一起加班到半夜,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并不仅仅是他们的那个公司,在经济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他所认识的每个人都整天为了工作忙碌着,为了年终奖为了全勤奖为了升职加薪为了工作房子。他们的生活状态就像狼一样残酷现实,不争不抢就是死。

  反观我另外一个朋友所在的事业单位,每天工作时间徘徊在五至七个小时之间,请假旷工迟到早退等等只看你跟领导关系远近而定。上班也无非就是喝茶聊天打牌看报淘宝看电影,再重要的工作也无法阻止他们准时下班去接送放学的孩子回家。工资会定时打到他们固定的银行卡上,是那种我们连开通银行短信提醒都不用的安心。员工最大的智慧除了用在斗地主上就是如何应付纪检委的查岗。这样的工作环境就如同书中描写的那种培养农耕性格的大沃土,滋养着各种一劳永逸的羊,不争不抢与世无争。

  这种环境下导致的员工都不喜欢工作,因为无论你干的多还是干的少,都是每月打卡里固定的工资,不会因为你深夜加班或者努力工作什么的就多给你发些奖金或者薪水,相反你干的多就错的多,每次做错了还要挨领导的批评,那谁还去干活?都是你推我,我推他的应付工作。每个办公室保持着累死两人闲死八个的样子,维持着日常工作混沌度日罢了。

  再回到这本书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四个不,不息、不淫、不移、不屈,就是贯穿全书的狼精神和狼图腾。

  主人公在给小狼喂食的时候发现,狼这种动物特别的具有自我意识。完全没有喂狗时那种高高在上救世济民的感觉。

  在狼的意识里绝对没有被人豢养的感觉,它不会像狗一样见到主人端来食盆就摇头摆尾感激涕零。而在狼的世界里,它从来不认为这盆食是人赐给它的,而认为这是自己争夺来的。他们之间是平等的,甚至是超越人类的。在他们的字典里不存在养育一词,只能说是被暂时囚禁了,但绝对不会被圈养。

  即使在已经跟男主混的非常熟的情况下,它每次吃食时依然不会让男主靠近自己的地盘半步,否则必定凶相毕露以死相搏。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不可触碰的底线。

  永不屈服,也许就是小狼最后的死因。这也是把我看哭的片段。

  想到白狼王带着被血腥镇压的狼族无处可去无家可归,那如簧如箫苍老哀伤的夜夜狼嗥。想到小狼那一直埋在身体里从未泯灭的狼群荣誉感,希望、冲动、反抗、求战欲,遇到失散已久的父王求援声,那种对自由和家族的渴望。想到它在用自己残破的身体不顾一切的助跑、冲击、吐血、爬起,一遍一遍的要冲破锁链冲破牢笼冲破眼前阻挡自己的一切,也要回归自己那自由的狼群。

  那一篇描写的画面,每次看到都是让我热泪盈眶不能自己。眼前总是闪过小狼那种对天狼嗥,向天在借五百年的气势以及战斗至死的不屈精神。

  狼真的是一种“不自由,毋宁死”的种族。他们以战死为荣,病终不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对自由的向往,也没有什么能够驯服的力量。

  开始我也一直以为狼是以食为天,以杀为天。直到看到小狼之死,才知道自己实在是太过肤浅了。

  在牧场搬迁的时候,小狼宁可被勒死,也不肯被搬家的牛车牵着上路。小母狗在旁边向小狼哼哼的伸伸爪子,像是在教小狼怎样跟着牛车的步伐走,这样就不会被勒到了。

  但是小狼对小母狗连理都不理,根本不屑与狗为伍,而是一遍又一遍的用自己的力量来抵抗牛车的牵引。它不是不会跟着牛车走,不是学不会小狗的跟车步伐,而是宁可忍受与死亡绞索搏斗的疼痛,也不愿像狗一样的被牵着走。

  被牵与拒牵,绝对是狼与狗、与大部分凶猛野兽的根本界限。草原上没有一条会越出这道界限,向人类投降的狼。拒绝服从,拒绝被牵,是作为一条真正的蒙古草原狼的绝对准则。

  狼跟狗是不一样的,无论是性格、本质还是天性,都有着巨大的区别。狗是可以被驯服的,甚至包括动物园里的虎豹大象狮子鳄鱼等等各种猛兽都是可以被驯服的,但唯独没见过被驯服的狼。

  狼是绝对不允许被控制,被人牵着走的。他们因战斗而生,为自由而死。

  草原狼的存在,是为了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独立和尊严。神圣得使一切真正崇拜它的牧人,都心甘情愿的被送入神秘的天葬场,期盼自己的灵魂也能像草原狼的精神那样自由飞翔。

  他们生而自由,他们桀骜不驯,他们忠贞不渝,他们战死不休。

  看完整部书,似乎给我注入了一腔满满的狼血。让我颤抖、震撼、激动、奋斗,时刻充满着一股冲锋陷阵征战沙场的豪情。

  反省我内心里的软弱已经快要把自己的整个人格都给软化了。

  自此,我也要如狼一样的面对社会和生活中的艰辛。坚持自我,追求自由。自强不息。

        想起小时候,心中对狼的印象并不怎么好,从成语到故事,狼这个字不光是指一种动物,大部分还有着坏的、恶的和不好的意思,直到中学时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关于狼的故事,让我对狼的印象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一度迷上了狼,那个故事还是挺长的,本文结尾,我会把那故事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整理出来,时间久远,原文已经找不到了。

       是《狼图腾》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梦幻草原,不管是人,还是狼,还是所有的动物,都是那么有生命力,仿佛身临其中的去呼吸草原的空气,感受生命与自然的美丽,其中对于蒙古狼文化的描写尤为深刻,再此不多说,一本好书,真心推荐。

       我不知道,有谁和我一样,和陈阵一样。就这么毫无预兆爱上了狼。

        我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会揣上记挂,会神魂出窍地向往,乃至开始有一种失魂落魄的想念。我真的好想见一见这腾格里的使者——蒙古狼。

        看过了与本书同名电影《狼图腾》,只是里面太多的情绪泛滥,因此,让我不得不回到这里,回到这里,把这情绪开闸放泄。

        电影虽然删改了很多细节。可是还是催人泪下。我承认,我确实被狼迷住了。所以心疼它们,以及,打心里喜欢它们。这群腾格里的使者,漂亮的姿态和气度,尤其是那腾格里赋予的超然智慧,足以征服一颗心,深深沦陷一颗心。

        电影的桥段快速串联小说的脉络,省去了太多情节,甚至是切换了场景去表达。可我已不知道它又进展到何处了。

       电影还原最好的就是那一段“革命意志”命令下对狼群的斩尽杀绝。尤其是为了一张完整狼皮,展开的那场残忍的疲劳战……

       活生生累死的狼,用壮烈的姿态捍卫了狼的尊严。

        在这部电影里,冯绍峰演的很好,可我不觉得他在演,他就是陈阵,可能我也是。很无力却很深刻地痛感。这么美的地方,却在腾格里眼前上演最野蛮的杀戮,用残忍破坏腾格里的准则。一切都过了界……

       电影的改编中,唯一令人慰藉的,或许就是小狼并未如原著里那般成了陈阵永远痛悔的记忆。小狼的离开,是一种不得不做的选择,是陈阵想努力做的选择,也是他始终拖延的情结,更是他必须面对的结果。而我,深刻地感知着这电影里陈阵的喜与悲。

       有些爱,很深,但却必须目送它离开。哪怕不舍得。因为爱,所以不舍,也因为爱,所以必须舍得。送你的背影离开,也把我满眼的留恋深埋。

       电影就这样结束了……它是没有违背原著某些情怀的,原声乐《沧浪之歌》也是值得去反复聆听的。看过听过,才敢任这爱上狼的情绪,在其中尽情翻涌徜徉。只是这爱上狼的情绪,却无法轻易结束。因为狼图腾,我才得以领悟我爱的最深的其实不是狗,而是像狼的狗,而是真正的狼,和它的精神。

       在此,我想借此简单谈一谈我对那个年代的一些看法。

       这个故事发生在中国最混乱那个年代,那个年代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来说,感受真的差别很大,刚开始看这书的时候非常气愤,非常不理解,觉得那时候的人太愚昧太无知,只顾眼前利益,为了取得领导的认可不惜践踏生命,破坏环境,实在可恨。可这次回来再看,却觉得平静了很多,不是我变冷漠了,只是想的多了很多。

        首先历史是倒转不了的,好的坏的都无法改变,那么与其纠结和怅然若失、唏嘘感慨不如以史为鉴,不要再只顾眼前重演悲剧。

        其次,我觉得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只要完成了那个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好的。在我看来,那个年代我们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国家统一,解决百姓基本生存问题,团结人民,以防可能出现的他国威胁。对于这些,我觉得我们在那个时代中,还是基本完成了的,毕竟建国时间短,政府也缺少治国经验,内忧外患,摸着石头过河,至于那些不好的东西,我们也再不断调整完善,凡是有个过程,无法一蹴而就,但最起码认识到错误,能不断完善就是好事。

        最后关于历史背景,我想说我们现在觉得那个时代愚昧、无知、疯狂等等,最起码能公开谈论,也说明我们在进步,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会不会也是愚昧无知疯狂而不自知呢?站在结果看过程永远是看的最清楚更透彻的,还是那句话,历史上的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历史使命,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了,历史才能顺利延续,没有那些过去,也不会与现在的发展与进步。

       最后,分享一则狼与猎人的故事:

        猎人手持匕首一步步走向山顶那头被大捕兽夹夹住前腿的头狼,它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一声不吭,只是直勾勾的盯着向它走来的猎人,他盯着它的眼睛,心中没来由的忐忑起来。那双阴森的眼睛里,没有慌乱也没有准备困兽犹斗的那种疯狂,平静却又放射出犀利寒光,像能穿透他的皮肤,直逼心魄,他放慢了脚步,心中被压抑的生腾起一丝恐惧。

       正在猎人犹豫的时候,那头狼突然低下头,开始用牙啃咬起自己被夹住的那条腿来,锋利的牙齿咬开皮,肉。扯断筋,然后是骨头……血顺着嘴巴和腿的疮面静静流着。猎人耳边呼啸的风声夹杂着骨头摩擦发出的“嘎吱嘎吱”的声音,时不时还有“蹦”的一声脆响,猎人知道那是骨头正在被一点点咬碎。。。

       猎人仿佛着了魔一样被钉在那里,动弹不得,直愣愣盯着头狼啃着自己的腿,脑海中一片空白,恐惧弥漫了全身,像跌入冰窟,全身颤栗起来,拿着的匕首的手垂在腿边,无法控制的颤抖着,刀尖几次扎到大腿也没有感觉到疼。

       很快头狼的腿已经和爪子彻底分离,它活动下四支,把那条没有爪子的腿伸展了几下,然后圈在空中,使断面尽量离开地面,然后抬起头,还是那样盯着猎人。

       然而,让猎人震惊的是,他在头狼的脸上没有看到一丝痛苦的表情,还是那样平静淡定的、直勾勾的盯着他的眼睛,仿佛刚才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不同的只有那条光秃秃的腿,和不断涌出的鲜血滴落在它身下的草上,还有,那只依然留在捕兽夹中爪子。

       他们就这样奇怪的对峙着。

       突然,头狼向他冲了过来,把他吓了一跳,一下子清醒过来,挥动匕首,迎了上去,哪知道,在离他还有几步远的地方,头狼忽然起跳,直奔他的喉咙扑来,他真没想到刚刚失去一只脚的狼,居然还能跳的这么高,扑的那么猛,难道它不疼吗?真是个魔鬼。

       猎人慌忙侧身躲避,顺势把手中的匕首向狼头挥去。

       头狼落地后,站在猎人后面,转过身,稳稳的站着,凝视着猎人的眼睛,猎人发现,狼的一只耳朵少了半个,血顺着脸淌下来,半张染血的脸承托的双眼更加阴森可怖。

       他们就这么对视了约十几秒的时间,谁也没动,就这么站着,在月光下,气氛很诡异。

       终于,头狼转过身,向远处的森林跑去,猎人发现,它虽然速度和平时相比要稍微慢了一些,但不瘸不拐,依然平稳从容,保持着从前的姿态,很快消失在黑暗中。

阅读(136) 收藏(0) 转载原文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幻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