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元胜:采气成诗

(2018-08-05 09:51:43)
标签:

文化

张逸麟

李元胜

采气成诗

青年报

分类: 自由典藏
李元胜:采气成诗

采气成诗

 


作者:张逸麟  原载:《青年报》2018年8月5日第A1版

 

5月的一个深夜,原野中的李元胜异常兴奋,他不仅拍到了夜绽晨凋的云南玉蕊,而且在白天的时候还偶遇一种罕见的斜带环蝶,这对于倾心于“田野调查”的他来说,无疑是丰收的一天。

早在十几年前,李元胜就先后出版过两部《中国昆虫记》,这是当时中国内地第一本昆虫美文图鉴,2009年他又出版了《昆虫之美》,被誉为是昆虫摄影方面的惊艳之作。而其中的许多照片,都源于田野调查中的一次次偶遇。“偶遇”这个词,无论在李元胜的创作生涯,还是生活历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李元胜当属杂家,他比较常态的身份就包括媒体人、昆虫植物爱好者、声音爱好者,当然还有出版人、茶人……这种跳跃式的身份从求学时就已经开始,作为一个电气工程系的工科生,毕业后居然当了记者;早年出版的作品中销量最好的,既不是诗集也不是昆虫摄影,而是和小伙伴们一起写的《实用电脑普及大全》,足足发行了70万册。李元胜也坦言,自己差不多是每三四年就会对一个新的领域着迷,然后开始疯狂地读这个领域的书,其实还没入门,新的兴趣点又来了。比如对音乐感兴趣的时候,有一年差不多把家里菜金之外的所有钱都买成了CD。

然而这种种经历,恰恰让李元胜成为一个很“实”的诗人。在那个校园诗歌奔腾的年代,许多人踏上社会后渐渐放弃了写作,而李元胜反倒是毕业了更像是走进了社会的、文学的大学校园,那些复杂的经验刺激了他写作的巨大兴趣,开始慢慢理解读到的那些外国现代诗。

各种各样的经历,在李元胜的文学源泉中都可以得到统一,“写诗就像采气”。李元胜说,所以他既会去山野间采自然之气,也会去俄罗斯世界杯采人文之气,这些气看上去是虚的,实际上是实的,气顺了,下笔自然如有神助,所以他从来不去规划自己要写什么,甚至怎么写,用什么样的风格。“我们能遇到什么样的事物,能产生什么样的经验,更像是宿命。”

采了世间之气,李元胜的诗就更加接地气。诗集《无限事》虽然获得了鲁迅文学奖,但李元胜回头看来,还是觉得那个时期自己的写作过于偏执于技艺的完美,还放过了不少更有意思的,也更复杂的经验。而他的新诗集《我想和你虚度时光》也许弥补了之前的那些遗憾,在网上引起的反响十分热烈,其中一个公众号的打开率在几个月内达到600万。他认为,在写诗30年后却因为这首诗意外走红,或许是因为偶然击中“中国人已经太累了”这个社会痛点,其实在生活中,奋斗之外的时光同样有价值。

李元胜有两个兴趣一直贯彻始终,一是文学创作,二是野外考察(摄影+物种学习)。“这几年我比较关注自然主题,花了很多时间去乡村、山川行走。”李元胜说,“这种关注会不可避免地影响我的写作,给我提供看待世界和自己的全新角度,给我新的写作线索,甚至启发我找到新的写作方案。”

在肥胖的时代,写清瘦的诗,时代越大,诗越小,时代越傲慢,诗越谦卑。期待在这个时代,李元胜用谦卑的、伏地的方式采气,挥发他清瘦、灵动的才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