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由评论
自由评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9,784
  • 关注人气:2,6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熊丙奇: “双一流”引才是学历歧视

(2018-06-03 21:45:37)
标签:

时评

熊丙奇

“双一流”引才

学历歧视

文摘报

分类: 自由典藏
熊丙奇: <wbr>“双一流”引才是学历歧视

“双一流”引才是学历歧视


作者:熊丙奇 原载:《文摘报》2018年4月24日第6版


  

    近日,石家庄市印发2018年《关于实施现代产业人才集聚工程的若干措施》指出,对石家庄市现代产业企业新引进的博士学位研究生,“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等,自到石家庄市工作之日起5年内每月分别享受2000元、1500元、1000元的房租补助。

  “双一流”作为人才招聘标准,似乎正成为一种趋势。呼和浩特市人社局今年4月发布的《2018年呼和浩特市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亦指出,“经认定的‘211’‘985’院校和‘双一流’大学硕士及以上学历急需紧缺优秀毕业生”作为了当地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最低条件之一。

  这些强调“双一流”的引才标准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警惕,还有人将之解读为“双一流”建设已经发挥作用。

  以“双一流”作引才标准像此前部分单位对985、211高校毕业生明码标价那样,正在制造新的学历歧视。事实上,如果“双一流”标签化,可能会重蹈985、211建设的覆辙,与推出“双一流”建设的初衷背离。

  我国在推出“双一流”建设时即明确指出,“双一流”建设要克服985、211建设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的弊端;并在公布“双一流”名单时,强调这只是建设名单,双一流要重视建设,并引入竞争机制,那些建设成效不佳的学校、学科将退出,而其他大学、学科也有机会进入建设名单。

  但从目前有些地方政府的人才政策看,“双一流”建设似乎仍在重复985、211建设的问题。

  我国正在推进的新高考改革,已经明确取消高考录取批次,就是希望取消高校一本、二本身份标签。对“双一流”毕业生的“明码标价”,则与改革精神相悖。

  

                                                                                                                                        (《新京报》2018.4.17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