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语堂:“中体西用”行不通

(2018-06-03 21:00:27)
标签:

文化

林语堂

“中体西用”行不通

文摘报

分类: 自由典藏
林语堂:“中体西用”行不通


林语堂:“中体西用”行不通


作者:罗    原载:《文摘报》2018年4月19日第6版

   

    1929年10月21日上海《幽默》杂志第六期刊登了林语堂的演讲稿——《什么叫作东西文化的沟通》。该文为林语堂佚作,并未收入其全集。

  当时,关于中西文明的探讨是文化界热点之一,故林语堂在复旦大学演讲这一话题亦属时事热题。而且,林似乎意犹未尽,同年12月26日,又在光华大学中国语文学会发表演讲《机器与精神》,具体讨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再次涉及中西文化的话题。他认为,物质与精神是一个有机融合的整体,不能将它们随便拆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互不相干的部分,更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两者是水火对立、互不相容的冲突关系。事实上,这两种文明是交融互通的关系。

  为此,林语堂以西洋的机器文明为例,认为正是由于西洋人具备了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才使他们在物质上获得了精益求精的长足进步。相反,观念守旧的传统国人,因为一味强调物质与精神的绝对对立,甚至还把这种关系上升到一种政治的高度,认为精神文明等于爱国,物质文明等于卖国,致使中国文化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领域同时陷入了空前的危机状态。在林语堂看来,物质与精神是一个有机融合、相互联系的整体。因此,他强烈反对“中体西用”的主张,认为它主观割裂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有机联系。

  《什么叫作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指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句话真是滑稽之至,……原因是中国官僚坐汽车,吃冰淇淋,而顶上却戴起一件瓜皮小帽,要小老婆,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了!但是以别人做出来的‘体’,拿来自己享福受‘用’,西学为用的用处怕不会是这样的吧?” 

                                                                                 (《文汇报》2018.4.16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