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进城的尴尬与苍凉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进城的尴尬与苍凉
■俞胜 春城晚报·悦读周刊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年04月,定价68.00
死亡是一种无言的结局,它折射着个体生存的悲凉与无奈。在这个集子里,选择这种不归路的还有《潜流》中的柳小秋和马成功。而剥夺了他人生命的除了张大鹏外,还有《今夕是何年》里的杨冬天,《恐惧》中的强子。
《今夕是何年》中许梅来城里做保姆,走进杨冬天的家,发展成了夫妻关系。然而这场婚姻纯粹是寂寞的火焰燃烧起来的,并非建立在爱情基础上。错位的爱情带来错位的阵痛,许梅不仅被杨冬天剥夺了生命,还殃及了她的两个女儿。《恐惧》中强子从山里调来城里,被城市流氓骗走了他好不容易借来的一万多元钱,强子柔弱、息事宁人的性格,使得女流氓的气焰日益嚣张,柔弱到极限时,他不惜铤而走险--杀人,却杀错了人。
这些文字在生与死形态的冷静展示背后,透露出来的则是社会发展的负面效应给人们的道德标准、情感取向等所带来的冲击是何等的巨大。对人的生存、人的精神的关注和描写,对生命个体生存环境的关照和体验,使这部作品充满着人本色彩,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具有着不凡的艺术魅力。
生活在城市,又融入不了城市,这些农村进城务工的"边缘人",何时能破解这种角色的尴尬,又何以走出他们命运的苍凉?刘平勇试图开出良方,那就是城乡的均衡发展。《天堂邂逅》中的城管队长何胜利说,"大鹏,你的家乡真美!你怎么还到城里打工呢?"摊贩张大鹏说,"是的,真美!但这是现在,要是过去就这样,我就不会到蒙城了,我也就遇不到你了。"刘平勇的想法,要是张大鹏们在乡村就能获得一份尊严的收入,他们就不会外出打工了。短时期来看,这实在是一个美好的"乌托邦式"的理想,也只有善良如平勇兄这样的人,才会有如此美好的理想。
刘平勇是个敏感而细腻的人,他虽身处较为偏远的文学底层,却能站在生活的高度,从寻常而纷繁的世事中洞察人生的不幸与尴尬,通过他的才情叙述,使收在这本集子中的每一篇小说都风格独特,意蕴深远、摇曳生姿,引人入胜。
(作者俞胜,青年作家,《中国作家》杂志编辑部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