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光万道,丹霞流宕”,栖霞古镇历史悠久,牟子国地源远流长,烟台苹果更是声名在外。而栖霞如今成为旅游胜地,牟氏庄园熙来向往,衣向东的那部经典长篇小说《牟氏庄园》以及之后拍成的同名电视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如今衣向东在自己的家乡栖霞人气颇高,许多老百姓都念着他的好,可衣向东却说,自己才应该感谢故乡,“我的故乡给我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矿藏。”《牟氏庄园》之后,衣向东又以家乡为基写了长篇小说《向日葵》,这片齐地东陲,日照盈野的土地,寄托了衣向东无限的情怀。
军旅出身的衣向东在世纪之交时,将写作重心从军旅文学转向了他的故乡,“我在那片土地上生活了18年,我生命的根在那里。”衣向东一直觉得,小说就是有根的植物,而所谓的根,就是作家熟悉的地域,是小说人物生长的土壤和空间,也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所在。
而衣向东尽管很注重文学的根性,却又排斥文学的背景划分,他并不认可有民族文学、煤矿文学、民工文学、白领文学等诸多分类,衣向东觉得文学就是文学,就是用文字描述我们生命中发生的故事和情感纠葛,所以文学都是相通的,艺术也是相通的。
衣向东很欣赏著名画家、也是自己老乡苗再新的国画,他觉得苗再新的画中有意境、有神韵,更有着一股“气”,一种有震撼力的“人间正气”,这种“气”,深深地感染着衣向东。因此衣向东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许多人物,也有着这样的气,或曰气派,或曰气场,但都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比如《牟氏庄园》中的女掌门姜振帼,美貌、干练、睿智、坚韧,但更吸引人的就是那股气,鹤立鸡群的气场。
《牟氏庄园》一直是衣向东的得意之作,饱含了他对故乡的情愫,对地域的雕刻,对文学的追求。而如今,衣向东又有了新的追求。
成名后的衣向东有了自己的“藏书阁”,但同时也有着许多的遗憾。因为在衣向东看来,最“贵”的藏书就是当年跟随自己四处颠簸的那些书籍,而其中的很多已经丢失了,而他把翻阅那些旧书看作一种类似宗教的仪式。衣向东曾回忆起自己19岁走进了王府井书店时,如同畅游于书海的那种感觉。据他说在此之前,印象中读过的文学书籍不超过20本。
由于陪伴女儿成长的经历,衣向东很希望现在的孩子们有更多、更好的读物,他也开始醉心于儿童文学创作,三年来出版了《李多多与小布丁》、《奔跑的豆豆》、《朱小强的储钱罐》、《透明的金鱼缸》一套四本,颇受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这也让他更坚定了创造的执念。
衣向东也很庆幸自己虽然经历了许多磨难,却始终没有失去一颗善良的心,没有失去向着阳光生长的力量。他给优秀小说下了四个评判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写出打动人心的好故事,引导人们向着阳光生长……
阳光,阳光,还是阳光。无论是在齐地之东的故乡,还是在往昔岁月,衣向东总是寻找、挖掘那些积极,充满生机的力量,那种阳光的力量。向着东方,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心之所向,笔之所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