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松:为开拓新文体而点赞

标签:
文学雪松诗散文为开拓新文体而点赞昭通日报 |
分类: 自由典藏 |
|
|||
作者:雪 “诗散文”就是在散文的形式和特质上融入了诗的元素后,那种包孕着诗意的散文。“诗散文”既要有散文那种散体而又形式自由的散文特征;但它同时又必须具有诗意的内核。它是生活发酵醇化后而萃取的思想情感的精华,有诗意的果汁,是精神的雕塑。“诗散文”不是生活现象简单的罗列和浅层次的记写,它必须把生活以诗意的精神形式呈现给读者。它长于写意,不仅要强调生活事件的真,而且它还要强调内心生活的真,追求一种内宇宙与外宇宙的和谐。诗散文是散文和散文诗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 “诗散文”,它无论是从总体构思上来看,还是从章节韵律上来看,它都具有诗的韵味和特质,即便在字里行间、乃至每一个方块汉字的安置都应该考虑作品整体诗意的构成。用波德莱尔的话来说,诗散文便是“一种更抽象的现世生活”、更适合于表达“心灵的抒情的冲动,幻想的波动和意识的跳跃”的散文了。 淡墨先生是山区贫苦农民出生,从求学到为师辗转多地,作为教授,他可算桃李满天下;作为作家,他作品等身;作为学者,他开拓了一种叫“诗散文”的文体。 众所周知,体裁,是指一切艺术作品的种类和样式,其艺术结构在历史上具有某种稳定的形式,这种形式是随着艺术反映现实的多样性以及艺术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审美任务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文章体裁也不例外,也是在基本稳定情况下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文学的殿堂里,对于基本稳定的文体,个人要想推陈出新并得到文学界以及大众的认可,这绝非易事。作家、学者创造了一种文体,就如技术员、工程师发明了一项专利,有其独特性,也有其推广的价值,是个人长期钻研实践的结果。 和大多数读者一样,初读《中国诗散文的第一人》稿件时,笔者也被搞混了。心想:“诗散文”不就是“散文诗”吗?后来通过不断学习了解,才发现诗散文和散文诗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但是诗散文这个概念要被广大的读者承认,最大的难点和疑点是诗散文与散文诗的区别问题。现在不少读者,包括一些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人,他们都认为诗散文就是散文诗,诗散文和散文诗不应该分家。虽然“诗散文”和“散文诗”在文学家族中是最具亲缘关系的姊妹艺术,但“诗散文”不是“散文诗”。“散文诗”短小精悍,诗意隽永。它需要诗人像天空中那突然一亮的闪电一样去抓住生活中那一瞬间动人心魄的美。“散文诗”特别需要浓缩,特别需要顿悟,好的散文诗我们是可以触摸到诗人的灵感的光芒的。“散文诗”在信息容量上是无法和“诗散文”相比的。在信息容量上,“诗散文”比“散文诗”的信息容量更大。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说:“散文诗这种新形式总以玲珑、清新、简洁为原则。当尽力使用暗示以节省语言。”柯蓝在《果园集·散文诗杂感》也说:“散文诗要求在一二百字的散文中,反映表现诗的意境,诗的情趣,诗的和谐,诗的美等等。” “散文诗”在其初始,是指有别于格律诗的新诗。“散文诗”一般不宜超过五六百字,而“诗散文”则可以长达千言、数千言、乃至万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诗散文”是“散文诗”的生长和延伸,是由蛹而蝶化的嬗变,是生命体同源而不同质的两个生命周期、两个生命个体。“散文诗”主要长于写景抒情;而“诗散文”则可叙事也可抒情甚至于可以议论。在题材的表达功能上,“散文诗”因其简约所以包容性差,而“诗散文”所能表达的题材:山川人物、历史文化、社会人生、生命情感……无所不包,这种长处和特点都是“散文诗”无法和“诗散文”相比拟的。这些特点,在淡墨先生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诗”和“散文”是“散文诗”和“诗散文”的两个极。“散文诗”向“诗”靠近;“诗散文”向“散文”靠近。距离产生差异,差异产生新文体。“散文诗”的中心词是“诗”,“诗散文”的中心词是“散文”,中心词是一种指向,它强调二者之间质的区别。在文学大家族中,“诗散文”是具有诗、散文、散文诗的基因的。但“诗散文”并不就是“诗”,并不就是“散文”,并不就是“散文诗”,它是“诗散文”。马旷源先生说得好:“诗散文,比诗的容量大,又比散文的意境深远”。傅德岷先生说:“诗散文”是“诗”与“散文”嫁接而结出的晶亮的果子。它具有耐人咀嚼的诗的果汁,又有烂漫夺目的绚丽色彩。精炼美、含蓄美、飘逸美,应该是它独具的特质。 2015年5月21日,淡墨“诗散文”研讨会在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举行。第一次深入探讨了“诗散文”文体,将“诗散文”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增强了“诗散文”创作和研究的热情。人的一生能在某个行业,某个领域垦荒并有所开拓、有所建树,总能令人积极点赞、肃然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