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云南作家十二书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2017年的温暖阅读:云南作家十二书
■文化主笔温星
1、《民国茶范——与大师喝茶的日子》
作者:周重林、李明
体裁:散文(茶学笔记)
版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年2月
点评:生于1980年的周重林,人送雅号“茶学小超人”,已出版《茶叶战争》《茶叶江山》等现象级茶学著作,今年下半年还有一部《茶叶边疆》。但我个人最偏爱、并觉得创意最牛的,还是《民国茶范》,因为它第一次系统讲述民国那些大师们喝茶的故事,把民国和茶这两大情怀指数都很高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2、《重庆之眼》
作者:范稳
体裁:长篇小说
版本:重庆出版社,2017年4月
点评:第一部以重庆“陪都”时期“无差别大轰炸”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题材重大。出版前在《人民文学》发表时,主编施战军不吝赞美:“这是一部拥有国家志气、国家底气、文人诚信和文化自信的作品……切肤掏心的笔触,令人感慨万端,让我们从中将最动人的密码一一读出:读出英雄气、儿女情,读出江湖义、山河恸,更读得出家国事、民族心。”
3、《独龙花开——我们的民族小学》
作者:吴然
体裁:散文(儿童文学)
版本:晨光出版社,2017年4月
点评:吴然先生的儿童文学作品,曾数十次入选我国各地及日、韩等国小学语文教材。独龙族是全国极少数“直过”(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民族之一,神秘感极强,这部作品以独龙族孩子的成长经历,来关照、透视该民族的变迁、发展历程,以孩子的视角,从细微处着眼,勾勒出一幅童真视野下的独龙族时代画卷。
4、《挪动》
作者:于坚
体裁:散文
版本: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
点评:作为诗人的于坚,在诗歌之外,其散文随笔写得越来越好,充满诗性、思辨性,内容驳杂,想象丰富。这部《挪动》中,其笔调一如既往的散漫随意,生发自然,不装腔作势,不夸饰矫情。阅读这些特质鲜明的“文化散文”,跟随于坚进入他深邃的思想,仿佛开启了一个灵性的世界,无法言说的韵味一点点浸润出来。
5、《海男诗画集》
作者:海男
体裁:诗画合集
版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6月
6、《西南联大的背影》
作者:余斌
体裁:散文(史学笔记)
版本:三联书店,2017年 7月
点评:作为一位严谨的学者型作家,余斌先生之前的《西南联大——昆明天上永远的云》已是影响深远,如今这部“姊妹篇”,同样堪称当代西南联大历史和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著作。早已退休的余斌先生通过对云南境内西南联大各处遗迹的实地探访和相关史料的深入研究,以“半文半史”的笔法,还原了一个“西南联大的背影”。
7、《轻捋物华》
作者:汤世杰
体裁:散文
版本:作家出版社,2017年9月
点评:
8、《祁连如梦》
作者:徐剑
体裁:散文
版本:重庆出版社,2017年10月
9、《夏天敏文集》(五卷)
作者:夏天敏
体裁:小说
版本: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
10、《送流水》
作者:雷平阳
体裁:诗歌
版本: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11月
11、《黄棠一家》
作者:马原
体裁:长篇小说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11月
点评:已入籍定居西双版纳南糯山6年的马原,这回一改其先锋作家过于形而上的面貌,写出了刻画新时代中产阶层“荒唐故事”的《黄棠一家》,获余华等大家盛赞。作品通过一个大家族的故事,辐射多个现实焦点,如官商勾结、城乡对抗、舆论撕裂等,将近三十年的碰撞和变化交织在一起,描绘出了一幅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生活的“浮世绘”。
12、《我的文学人生》(上下册)
作者:晓雪
体裁:回忆录
版本:作家出版社,2017年12月
点评:白族诗人、评论家晓雪先生生于1932年,系中国诗歌学会名誉会长,云南省作协原主席。本书是晓雪先生风雨文学生涯的回忆录,从毕业论文的出版、受批判到走上省文联、作协领导岗位,从与郭小川、冯牧、艾青的忘年交到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文学活动、学术研讨和诗歌节,顺境与逆境,欢乐与痛苦,成功与委曲,都用简洁朴素的语言,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