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时光不老,书香不减 ——张昆华《蓝色象鼻湖》读后

(2017-07-13 22:15:21)
标签:

转载

分类: 自由转载

 

 

[转载]时光不老,书香不减 <wbr>——张昆华《蓝色象鼻湖》读后



19798月,43岁的张昆华完成了《蓝色象鼻湖》的初稿。时隔半年,该小说由重庆市文联主办的大型文学季刊《红岩》发表。不知觉间,这部以20世纪50年代初期作者在西双版纳当兵时的亲历与感受为蓝本的儿童文学作品已经走过了三十余载的光阴。这期间,《蓝色象鼻湖》凭借其不俗的文学魅力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同时也收获了无数的荣誉与奖项。

《蓝色象鼻湖》围绕老猎人波敢占,傣家少年岩勇、玉芭、岩拉和莽莽丛林中的野象展开,重点讲诉了一段发生在蓝色象鼻湖畔的惊险曲折的故事。读罢这部十余万字的小说,无论是淳朴、良善的傣家儿女,还是特色鲜明的傣家风俗又或者旖旎的亚热带风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以为,童真童趣、美好温情是理解这部小说的两个关键词。

小说开篇不多久,张昆华就用他的妙笔为我们带来了一个趣味横生的画面:天真烂漫的孩子们佯装还不会走路的奶娃娃,各出其招来考验负责守护他们的“家长”——大白象哥海。波敢占刚走不久,岩拉就学着小孩爬的样子,向白圈外爬去。可这哪里逃得过大白象哥海的锐利的眼睛。还不等岩拉爬到边边上,它便走出几步,伸出长鼻子一下把岩拉像卷一根小草一样滴给卷了回来,好端端地放在了草地中央。可就在这时,玉芭和岩勇分别向两个方向偷偷地爬了出去……”作家运用精彩的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把孩子们是如何使出浑身解数不断给乖巧的大白象哥海出难题,而哥海又是如何以其机智游刃有余地化解各种危机的场景描写得颇为生动,细细品读一行行文字,会发现自己不经意间早就身临其境般进入文中情境,时而被孩子们的鬼马机灵逗得哑然失笑,时而对大白象哥海的聪慧警觉赞叹连连。

傣家少年岩勇是被重点刻画的人物之一,作家赋予了这位可爱的少年众多的可贵品质。而那个拂晓时分,他为保护诱捕野象的陷阱不致被不速之客野牛破坏的场景,同样有趣极了。“走了几步,岩勇突然碰到了口袋里的那个装着萤火虫的墨水瓶,一下子高兴起来了。岩勇在夜里看见过老虎、豹子的眼睛,那眼睛就像是萤火虫的光。现在,为什么不能拿这萤火虫灯,去假冒老虎、豹子的眼睛,吓唬一下野牛呢?”呵,多机智而勇敢的少年呀,面对凶猛的野牛竟能如此沉着地想出如此巧妙的办法。于是,在接下来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口咬墨水瓶、用手和脚爬着前进,时而小心翼翼晃动着萤火虫灯,时而故意学着豹子的吼叫声吓唬野牛的小猎人岩勇。当下他的行为举止以及成功吓退野牛后的洋洋得意,读来是那样令人愉快。类似充满童趣的画面在《蓝色象鼻湖》中俯拾皆是,从而令阅读作品变成一件快乐无比的事。

除却童真童趣,《蓝色象鼻湖》还包裹着浓浓的美好与温情。这份美好与温情,首先来自作家笔下人与包括大白象哥海等在内的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阳光灿烂的西双版纳啊,/你是原始森林的海洋;/碧绿碧绿的原始森林啊,/你是白象可爱的家乡;/勤劳勇敢的傣家人啊,/白象给我们带来幸福吉祥;/傣家人和白象在一起生长,/这里是美丽富饶的地方!/水,水,水!/傣家人和白象在一起生长,/这里是歌声飞扬的地方……” 这首由老猎人波敢占和三个可爱的傣家少年共同带来的欢乐歌谣,唱出了一众傣家儿女淳朴的内心:他们与可爱俏皮的白象、与带给他们幸福吉祥的自然万物共同享受西双版纳的阳光灿烂和原始森林的碧绿无垠。在这里,作家摒除了“人类中心”的偏见,赋予自然生灵以平等的地位,让人与动物平等、友爱相处,让人与自然和谐、温情相处。

人与人之间懂得相互尊重、理解、宽容,这是《蓝色象鼻湖》传达出的又一重美好与温情。岩勇、玉芭是张昆华倾心塑造的两个人物,作家给予了他们许多闪光的品质,如岩勇的英勇有担当、玉芭的热辣仗义等等。与他们相比,小伙伴岩拉在品德上有着明显的不足,这一点从他为了自私地占有小野象而不惜将它放跑,尾随其后妄图重新捕获后据为己有就可以看出。可以说,就是因为岩拉狭隘的嫉妒心与一时贪念才使得岩勇等人在森林中遭受了一连串的惊心动魄,他们完全有理由痛打一顿至少是冷落、疏远不懂事的岩拉,然而,在岩拉说出自己的失当行径后,小伙伴们给予他的是宽容,是温暖。“岩拉已经用他的行动,改正了错误,难道还要骂他、打他吗?……此刻,当大家捕到了大野象和小野象,大家都很快活的时候,难道还要岩拉背着沉重的包袱,不应该原谅他吗?”当岩勇伸出热情的手臂,紧紧地抱住岩拉,觉得自己应该给岩拉更多友谊、更多温暖、更多同情与关心之时,我深深地被孩子们那份纯净的内心和温情感动了。

再来看看老猎人波敢占,作家同样给了这一人物浓得化不开的脉脉温情。对波敢占而言,年轻时为老板当象奴坑害过几头野象的经历一直是萦绕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隐痛。出于愧疚与赎罪心理,在照顾大白象哥海的数十年里他都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哪怕缅甸、老挝那边的几个商人出高价购买哥海,他都无动于衷。“既然这么爱惜野象,为何还要在森林中苦苦诱捕大小野象将它们带回家呢?”我想,这样的疑问一定会困惑着刚开始阅读《蓝色象鼻湖》的读者。然而,直到故事差不多结束时,作家才让波敢占亲自向三个孩子坦白心迹:“那天看见那头小野象病得快要死了,大爹把它背回家是想为它治好病,把它养大一些,再找到它的象妈妈,就把它放回森林里去。大爹并不是就想把这头小野象变为己有……” 读到如此真相,不免令人感慨,也许昔日的象奴波敢占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的确对野象犯下过罪孽,但秉性忠厚的他却能及时悬崖勒马、幡然醒悟,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弥补过去的错误,这样的老猎人又何尝不善良不可敬呢?作为波敢占的对立面,岩轰就显得糟糕很多。游手好闲惯了的他,同样有过象奴的经历,而且他的罪过来得比波敢占程度更恶劣,可他却始终不曾有过想要改正错误的念头直到最后都还想着要毒杀大小野象,无耻的行径令人愤怒。但故事的最后,波敢占和岩勇等人也并未给予岩轰激烈的处罚,而是出于同情与宽容,给了他一次重新改过自新的机会。小说中流露出来的明辨是非对错,对美好给予赞扬,对丑陋给予揭露的同时也不忘给予宽恕的写作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作为一部奉献给小读者的儿童文学作品,《蓝色象鼻湖》的内蕴是丰富的,孩子们可以从中收获到不同的阅读感受。但我想,正是因着深厚的内涵,《蓝色象鼻湖》已然跳出了只供孩子阅读的范畴,成年读者也可以通过作品得到许多的阅读收获,而且这份收获将会随着时间历久弥新。

时光不老,书香不减,这就是《蓝色象鼻湖》的魅力所在!

 


注释:

①张昆华:《蓝色象鼻湖》,晨光出版社2013年版,第6页。

②张昆华:《蓝色象鼻湖》,晨光出版社2013年版,第92页。

③张昆华:《蓝色象鼻湖》,晨光出版社2013年版,第106页。

④张昆华:《蓝色象鼻湖》,晨光出版社2013年版,第104页。

⑤张昆华:《蓝色象鼻湖》,晨光出版社2013年版,第105页。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