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生命与心灵的低语 ——读李德南《遍地伤花》

标签:
转载 |
分类: 自由转载 |
徐
《遍地伤花》是李德南2007年动笔,2013年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作品以主人公周克的生活际遇为缩影,以他所经历的生命故事如亲情的疏离、爱情的陨落、理想的失守、生存空间的压抑等为线索,揭示了80后知识青年的基本处境。小说中的周克等人,生命中都有着各自的挣扎与隐痛,李德南以他节制、诗意、智性的文字将那些与生命和心灵中有关的声音娓娓道来,以“遍地伤花”这一略微悲伤的题名,对个人孤独、荒谬的命运进行了观照。
1983年出生的李德南,对于80后知识青年的生活处境、心理状态有切身体会,《遍地伤花》是他关怀这一群体生存状态的一次尝试。故事主人公周克,80后,毕业于国内一所普通大学(Z大)。在学校时,他有自己的文学理想(出版有诗集《告别之书》),拥有美好而纯真的爱情,对生活充满憧憬与希望。毕业后面对严峻的就业与生存压力,周克发现大学生在当下社会其实并无多少优势。最终,他只得向生活妥协,将诗集(理想)收起,将身段放下,在一位小学都没有毕业的老板手底下开起了长途客车,从事起在好友顾长风看来“不体面,累,无聊”的司机工作。在爱情的世界,周克也同样选择了妥协。对于前女友筱麦,他爱的纯粹、真挚,纵然分手多年,两人再见时当她问“那你还爱我吗?”周克依然坚定以“爱”字回应;对于现任陈碧玉,这个已经怀了周克孩子,甚至很有可能与他走进婚姻殿堂相伴一生的女人,他却只是说“我喜欢和她在一起,她也爱我,可是总会有一些其他的东西搅和进来,爱的味道,便渐渐地变了。我也说不准,自己现在还爱不爱她”。现实处境的不同让周克对感情的态度也有了转变,这其中有妥协与无奈。理想丰满、现实骨感,面对两者间的差距与落差,唯有自我调整、努力适应。无奈选择妥协的绝不仅仅只是周克一个人,许多80后知识青年离开校园走入社会后同样需要面对这一问题,这是80后普遍的生存状态。
除了妥协、无奈,周克的生活还面临着一重困境,那同样是诸多80后知识青年感同身受的——孤独。小说开篇不久,周克尴尬的身世便进入视线:母亲在生下他还不到一个小时就过世了,和善的继母虽对他照顾有加但不久就意外怀上了她自己的儿子,周克满心期盼的三口之家温馨满满的渴望终究成为泡影。“原来自己一直处在这个家之外,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他是无家可归的。”这是周克对自身亲情归属的判定,“无家可归”的他内心的孤独可想而知。爱情的降临多少填补了周克内心的缺失。孤身在外省求学,与女友筱麦的爱情无疑是周克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可惜好景不长,一次意外怀孕让筱麦身心遭受重创,不堪承受的她最终出走,终结了与周克的恋情。孤独,又一次袭击了周克。而生命中不断上演的伤痛事件,如外祖母的离世,好友顾长风的自杀,与现任女友陈碧玉及其家庭存在的心理隔膜,等等,都将周克拖入了孤独的泥潭。周克的困境,周克的孤独,又何尝不是很多80后知识青年的通病呢?
除却孤独,周克的命运还显得荒谬。从小就渴望能有一个完美家庭的他,出世还不到一个小时就永远失去了母亲。后来父亲再婚,面相温和、心地善良的继母曾一度让周克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可这份温情还未持续多久,继母便有了她自己的儿子。同父异母弟弟的降生,让周克很快清楚了自己的处境——无家可归。与女友筱麦的相识相恋,算得上是一部“小罗曼史”,两人拥有的欢乐时光多少弥合了周克心底的亲情之殇。然而,这份甜蜜而美好的恋情随着大三那年筱麦的怀孕而风雨飘摇。那次宫外孕直接导致筱麦的子宫被摘除,这个曾渴望与周克生一个足球队的孩子的女人,连要一个孩子的机会都没有了,她彻底丧失了当母亲的资格。昔日缠绵悱恻的爱情也因此变得隐患重重,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终以分手悲剧收场。无疾而终的爱情成了周克心中挥之不去的隐痛,他不止一次想起与筱麦的快乐记忆,印象中的爱人美好而甜美。可事实却是,多年后重逢之时筱麦不仅在众目睽睽之下大跳多少带点色情暗示的舞蹈,还成了一位曾在市政府里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官员的秘密情人。都说命运无常,可在周克身上,命运还是那么荒谬,以至于令他的生活总是处在一种“事与愿违”的错位当中。
除却周克,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命运也同样充斥着荒谬。顾长风,周克的同乡兼好友,在Z大求学期间颇为自己是情场高手而得意,可最终他却也被风月之事所累,被学校开除,并在离校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Z大学生的笑话。至于顾长风的身世,作者也将其处理得耐人寻味——容貌、气质、体质都与“父亲”顾义颇为相像的顾长风,却并非顾义亲生,他只是一个被捡拾回来的弃婴。自杀是顾长风最后归属,当这个曾写下《厕所里的禅》《暗黑中发光的身体》等诗篇、曾与周克同父异母的弟弟周阳合力创办刊物《纪念碑》、曾为“诗歌万岁!诗人万岁!诗人王万岁!顾长风兄万岁!我们诗人永垂不朽”的口号激动不已的落拓诗人,一个一度为自己是风月高手而沾沾自喜的情场高手最终因为一个女博士而选择自杀时,命运又一次展现了它的荒谬。而其他如教授《写作教程》的留法博士,当他在课堂上显摆自视很有分量的学术著作《想象中国妓女的方法》时,这一人物便也有了挥之不去的喜感与荒谬。至于陈碧玉,这个原本只想单纯的生活女人却在以《<</SPAN>孙子兵法>里的人生智慧》《如何向<厚黑学>与<狼图腾>学为人处世》等课程为培训目标的公司如鱼得水;周克的外祖母,那个相继失去自己的两个孩子,用拔牙后又重新配假牙的方式来向上帝忏悔的可怜老人,她们的命运中也都有其荒谬的部分。
李德南是一位有着深厚哲学素养的作者,《遍地伤花》中不乏有他对深渊般命运的思考。面对命运的深不见底,他怀有一份虔诚的敬畏之心;面对命运的荒谬,一方面他将荒谬命运带给生命与心灵的疼痛与悲哀低低轻语,另一方面却又不断赋予这种荒谬感以相对轻松、幽默的品质。写了悲伤,但不绝望;写了善恶,但没有是非之心;写了欢乐,但欢乐中常有辛酸的泪。李德南似乎更愿意抱着将悲哀与欢乐合而为一的复杂心情来面对命运中荒谬的部分,而这其实也更加符合日常生活的真实状态。
读罢《遍地伤花》,我将其视为一曲有关生命与心灵的低语,沉静、低沉却又不失思索。在那些充满思辨的文字中,我看到了李德南对于同时代人的关怀以及对深渊般命运的深思,相比当下不少只顾沉溺于书写个人得失,缺乏宽广精神视野的作家作品,李德南的写作无疑更加可贵!